分类目录归档:每周茶会话

随便写写

真人真事。

前几日,某子分部工程竣工验收后。与施工单位老板、设计单位工程师、本单位技术总工,还有地勘院技术总工一起吃饭。席间闲聊,谈到地勘院新上任了副院长B某(女),又谈到C某。

总工说,如果C某不走,副院长应该是C某(最初为本项目地勘代表,大家都熟悉)。

C某84年出生,武汉某地质大学研究生毕业,注册岩土工程师,地质大队一把手特招进单位,分派到地勘院工作(地勘院为大队二级单位)。

高学历、专业扎实、工作能力强、人际关系好、一把手器重,C某理应是前途似锦。很快,便升至院团委书记。

地质大队队筹备某鄂南分公司,一度考虑让他当老总(改革风向,重点培养年轻人)。

再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某次他与B某通电话,被B某诱导吐槽大队管理问题,说了许多大队一把手的坏话(比如一些事情没处理好,没重用自己等等)。电话这头,B某正与队长在一起,把免提打开,给一把手听(施工单位老板在场)。

离开的原因肯定很多,但根据总工和施工单位老板的描述,这件事情应该是直接原因,对他影响很大,使他与把自己招进单位且一直支持自己的领导产生了隔阂。再没多久,他便辞职南下了。B某成功上位。

自己也经历过一次被熟人设局。工作久了才知道,被人算计、出卖很正常。为人要低调,处处要谨慎。

 

 

程序员公案 — 无名师与高级程序员

一晚,高级程序员拜访无名师,大师,我有一个困惑。

无名师颔首,示意程序员接着说。

高级程序员:大师,我上至云计算大数据,下至操作系统编译器,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十八种编程语言,样样精通,可即便如此,我依然无法参透程序员存在的意义。

无名师颔首,闭上眼,仿佛睡了过去。

数分钟后,高级程序员烦躁,上前欲推醒无名师,不巧碰到无名师身前桌上的电脑,电脑唤醒,桌面上同时以18种语言执行程序,他们输出了同样一段话:

Hello World

看到此,高级程序员眼中一亮。

批判伪科幻盛行

自刘慈欣获奖以来,科幻突然进入大众视野,同时也出现了大量伪科幻。

伪科幻的几大特征:

1. 忽略资源发展的模式,或者说没有能力自圆其说,在脱离新型资源架构下空谈世界观。

2. 基于1,极为短视的把宇宙文明压缩为地球文明,格局极为狭隘。

3. 基于1与2,顺理成章地制造出反乌托邦,并且依照现实环境,媚俗地把现实问题映射到科幻世界中。

反观刘慈欣的《三体》为什么能获奖,只需要阅读他的短篇,例如《乡村教师》,即可明白其中奥妙。

真正的科幻,是深入到宇宙深处的。

 

游戏公案——星际大师与游戏狂热者

游戏狂热者激情澎湃,盛赞魔兽争霸Ⅲ极限微操,多线MF,乃竞技游戏巅峰。

星际大师颔首。

游戏狂热者不悦,又言DOTA激情对线,犀利gank,团战厮杀,乃竞技团队游戏又一巅峰。

星际大师颔首。

游戏狂热者嗔怒而骂,汝自诩星际大师,不过固守过时游戏的腐儒而已,为何不与我一辩。

只见星际大师以黑白棋子代替神虫二族,以围棋棋盘代替星际地图,便在桌上左右手独自厮杀起来,不再应答。

看到此,游戏狂热者眼中一亮。

 

从混沌世界开始谈生物与自然的关系

2010年自然辨证法课程论文

对于整个宇宙来说,这是一个熵不断增加的世界,然而,对于生命个体的生长过程来说,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他们的熵却是一个熵减少的过程,或许这从表象上来说违背了自然的规律,然而其实质在于,生物个体并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要不断与外界进行新陈代谢,不断通过从外界摄取能量保证个体系统的有序与稳定。

每每在脑海里想到这几行字时,我总是感觉这不仅仅是热力学上的一现象,而更像是在阐述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与宇宙的关系。

立马蹦入我脑海中的一个想法就是,或许生物承载的第一个遗传信息就是如何与大自然相抗衡吧,这一个灵感式的想法,带我回到了还处于混沌时期的地球。闪电,狂风,暴雨,沙漠,冰雪,一片狼藉,或许是因缘巧合吧,地球刚好处于太阳系中的合理的位置,以及得天独厚的化学元素成分,在一阵高温,高压的摧残中,偶然中让普通的化学元素经过复杂地反应,形成了第一个敢于大自然相抗衡的物体,“生命”,它,脆弱得可怜,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远不如一块石头坚硬,远不如水流灵动,然而,在大自然的摧残中,它产生了一件最坚强,最永恒的武器,遗传信息,它并不明白它存在的意义,它只会如同普通的化学物质进行反应一般,不断摄取大自然源源不断的能量,然后不断复制自身,不断分解死去。

或许这个星球上,大自然过于强大,然而强大带来的是混乱,无序,然而物极必反,强大的混沌一般的大自然产生了生命,这是一种弱小得可怜的新事物,它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秩序,带来了和谐。

随后,地球逐渐脱离了混沌,这个星球逐渐被一层绿色包裹起来,然后有了各种生物,最后有了人类。

弱小的生命,在狂风暴雨的摧残下并没有倒下,他不是直接与混沌相抗衡,自然是秩序的掌控者,弱小的生命无法以个体之力在这个宇宙中生存,于是,它摆脱了这种模式,它通过遗传信息的传承,生命体的复制繁衍,它知道自己终将死去,但是,它这个种群将会永远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然而,生命个体并不知道这一切,它的所作所为只是不自觉的活动,它只知道这样做准不会错,它只知道,不管怎么样,也要生存下去,然而当他繁衍了后代后,或许这种意志会慢慢消去,然后慢慢分解,死去。

生物,非生物,其实都在做着同样的工作,物理反应,化学反应,两者的根本性区别在于,生物拥有遗传信息,“信息”这个字,第一次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它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存在的,更是为了自己种群的存在而存在的。然而这一切仍然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

直到人类的出现,或许因为我们自己是人类,我们才发现“信息”这个东西,我们有了异常丰富的语言,有了思想,有了工具,我们创造了书籍,逐渐发展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地域。

我们的先人刚好生存在一片富饶的土地上,人们种植农作物,圈养鸡鸭,在达到温饱之后,他们开始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们开始在想如何长寿,如何活得更久,这个时候,一个被尊称为老子的人说,“当我们知道的越少,我们才能更好的与天地融合,才能得到人生的升华”,或许老子明白这个道理,单靠一己之力,是无法改变自然规律的,自然规律的总趋势是不断趋于无序,混乱,要想在这个世界中长久地活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应自然规律,与之达到和谐。

而地球另一端,另一个种群的先人们,他们生存在爱琴海岸,或许他们的日子没有那么好过,他们饱受食物的匮乏之苦,他们见识了大海的无边无际,他们不得不忍受海浪的折磨,他们的生存仍然不是那么的可靠,这时候,地球的这端,出现了几个西方的圣人,他们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更多地考虑的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如何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来理性地分析这个世界,达到对大自然的利用,他们崇尚逻辑,崇尚理性,他们所创造的语言更是条理分明,他们所运用的文字是一段段的编码类字母,他们要通过强化自己的知识,来利用大自然,达到自身种群的秩序与和谐。

这两个种群的发展过程,他们仍然是以生存为目标,然而他们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国人为代表的这方人,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追求理性,追求利用世界,追求自身的强大。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发展模式的不同都是合理的,都是在当时情况下的合理演变。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个被称为“信息”时代的世纪,地球上的文明的发展模式已经趋于完全西化,人类文明急速发展,同时,人类却饱受着各种人为因素的灾难,当我们在利用信息,利用知识改造世界的同时,我们似乎已经忘了,这已经不是一个大自然相对强于人类的地球了,这个地球已经极端脆弱,生灵的灭绝速度令人无法想法,地球上的植被覆盖面已经大大不及于上个世纪。

摆在我们现在面前的问题,人类过于强大,是否又会出现生物尚未出现的那个混沌时代的问题?也许人类的一次不小心,这个星球再次归于混沌,也许是一次核战,也许是地球温度变暖。物极必反这个准则始终贯穿着整个大自然,强大并不是褒义词,强大的同时会带来灾难,我们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是当今最关键的问题,然而,人类正如那些单细胞生物一般,所作所为仍然延续着西方人基因中所承载的那一套,生存,战胜大自然,不断强大,此时或许更多的需要东方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孕育于东方的基因,只有和谐,才是整个人类能够长期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法则,这不是口号,不是危言耸听,试想世界上为何出现过无数物种,又有无数物种灭亡?他们或者过于强大,或者过于弱小,终究因为自身遗传信息跟不上地球的发展而不断衰亡,人类当前面临的不正是这个问题吗?

难道真要等到这个种群濒临不可挽回的地步时,我们才做出决定?

超越自我

2010年XX课程的作业论文

摘 要:超越自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首先我们要明白超越自我的含义,超越自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充满着质变与量变。然后我们要了解为什么要超越自我,因为超越自我是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超越自我的过程,来提升自身,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充满了乐趣的,最后,我们要学会如何实现自我的超越,若用功利的眼光看来超越自我是那么的困难,而如果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我们会发现,我们每一天都在超越自我。

关键词:超越自我 质变量变 认识

 

1 何为超越自我

到底什么是超越自我?无数先贤哲人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而又不无道理,然而,恰恰是这个问题,我们无法通过他人的解释来找到答案,超越自我,这是一个极为局限的问题,只有我们的亲身体验,细细地独立思考,我们才能找到符合我们自身的答案。

对于不少的人来说,超越自我是个伪命题,他们说,单纯从字面逻辑的角度来说,超越自我是个不大不小的悖论,我有可能长得比自己还要高么?我有可能成为比自己还要聪明么?显然是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超越自我,那我们也就没必要在这上面瞎费工夫了。

显然,他们只注意了超越自我四个字的形式逻辑,而实际上,超越自我并不是一个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量变质变的过程,正如一支燃烧的蜡烛,我们永远只能通过一段时间过后才能发现蜡烛已经燃烧掉了一部分,而若我们死死盯着蜡烛燃烧30秒,我们根本看不出来蜡烛到底有没有变短。同样如此,我们的确永远不能长得比自己高,永远不能比自己还要聪明,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自己与1个月前的自己比,1年前的自己比,我们会发现那句古话是相当有道理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到底什么是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是一场人生的狂欢,是自我的陶醉,我们无暇顾及任何他人,此时,只有我们自己本身沉醉其中,我们无需考虑我们的超越是否有可能,是否有成效,我们只需享受这个过程便可,正如一句名言,“人们宁愿选择充满希望地旅行而不是直接到达终点。”当我们从这个超越自我的狂欢中出来后,我们会惊讶的发现,一个“动态的”超越自我此时已经转化为了超越自我的一种“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2 为何超越自我

为什么要超越自我?天天看看电视,玩玩游戏,这样过日子难道不行么?行!这是我对你的回答,但是我对自己说,不行!

超越自我首先是一个主观认识性的问题,只有当一个人明白了为什么要超越自我,才可能调动起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改造客观世界以及自身。而假如对于超越自我都认识不清的话,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做到超越自我的。

超越自我其实是一种人生体验,人们在小的时候其实体验过这种感受,这种感受不像吃饱饭后的那种饱腹感,不像睡完觉醒来后不想再睡的精神感。而超越自我的感受就像是一个顽皮的孩童,他对整个世界懵懂无知,他乐于接受任何有意思的新鲜事物,他乐于学习,乐于模仿,他乐在其中,超越自我就是这样一种奇妙的感觉,它不会让人感到厌倦,不会让人感到疲惫,不会让人感到无聊,超越自我,很温馨,很幸福,整个世界都是朦胧的美。

孩童般的心是一张纯白的纸,可以在上面任意勾画出美丽的图案,超越自我就像孩童的游戏一般,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无邪。

正是因为超越自我有这种愉快的体验,它完全不是超越他人,攀登社会阶梯那般功利,那般世俗。

超越他人,这才是一句唯心的话,他人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我们只有通过客观世界才能通过主观认识知晓他人的能力,实力,由于我们对他人的关注是否有限,这显然只是个片面的认识,因此,拿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则是一个十分主观的想法。这个想法往往建立在对自身认识不清,对俗物的过度追求,或者仅仅为了满足自我的虚荣心。

因此,只有超越自我,才是可行的,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我们始终在不断反省自身,我们不断通过客观情况了解自身的状况,我们对自己是最了解,也是最不了解的,超越自我,则是一个不断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否定自我,反省自我的过程,其中的否定之否定,一环套一环。

无论从认识的需要,还是为了生存于这个世界的需要,我们都要超越自我,这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态度。

 

3 如何超越自我

要如何超越自我,其实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只要我们在努力,我们都会有成果,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一个不断发生的过程,其实,我们常常要告诫自己的不是如何超越自我,而是如何正确看待自身所取得的进步。

有的人说,他22年的奋斗,只是换来了与白领一起喝咖啡的机会。有的人更加会想到,他奋斗一辈子,都无法赶上富二代。

诚然,这些话,都没有错,当我们使用一个非常大的尺标来衡量自身努力得来的成果时,我们会发现自身的能力非常有局限性,但是,如果我们换一把小的尺子呢?当我们拿身边的人来看,或者拿自身来看呢?

一个人在大学天天坚持跑步,也许坚持了好几年,他的跑步速度并没有多大提高,跑步成绩并没有什么进展,但是他看看夜晚寂静的操场似乎多了份喧闹,因为他的带动,参加到跑步锻炼的人越来越多。

一个人奋斗22年,从贫穷的农村走到了城市,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从此,他的家人也能过得轻松许多,其实,这时他已经达到了自我的超越,甚至是家族的超越。虽然相对于某些人,他似乎很多都没有拥有,他还差了很远,其实,他的每天都在发生着质变,他的家人的日子只会一天过得比一天好。

超越自我中充满着质变与量变,而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看待这一切,正确认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4 结束语

当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超越自我,为什么要超越自我,如何超越自我之后,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人生多了一份光辉,我们的周围也多了一份光明。虽然人的一生有限,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但是,超越自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时刻在享受着超越自我,时刻在改造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

 

参考文献

[1] 尼采. 权力意志. 孙周兴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2

[2]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孙周兴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4

[3] 马斯洛.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马良诚等译.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6

 

评论摘记:

贾文杰 2012-12-26 13:04

回复钱思维:其实还有个问题是需要探讨了,超越本身是个不断做功的过程,越到后来需要的推力就会越大,最终可能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当然会伴随着细微的震动。我认为不断超越终究会遇到自身天赋的限制。就像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乔丹的境界。所以不断超越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而超越多少却是有上确界限制的。人的能力很可能也是受限的存在,伟大的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就曾告诉我们有界的序列一定有上确界。

钱思维 2012-12-26 13:14

回复贾文杰:恩,是的,我在这里忽略了一些约束条件,比如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能力是有限的。当时主要是从一个内心层面来写这个问题,也就是着重写内心的体验,比如,从客观来说,我们天天做同样的事,进步微乎其微,但是不能否认的是,随着环境和心境的变化,做同一件事的内心感受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从这个层面来说,也是可以认为是自我的超越。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摘记(四)

第九章 多文明的全球政治

 

美国人既然赞成社会中的不同意见,那么他们为什么认为同社会的竞争是好的,而不同社会的不合是不好的,没有人分析过。

核心国家的冲突发生在不同文明国家之间,这些冲突中的问题是国际政治的典型问题,包括:

1、对全球发展的相对影响力,以及对诸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全球性国际组织行动的影响力。

2、相对军事权力,体现在和不扩散,军备控制和军备竞赛中。

3、人民,包括一个文明的国家为保护其生活在其他国家的人民,以及歧视另一个文明的人民,或者将属于另一个文明的人民驱逐。

4、价值观念和文化冲突。

5、偶然还有领土问题,在断层线冲突中,核心国家是第一层次的参与者。

主要的几个政治问题:

1、伊斯兰与西方

2、中国与美国

3、正在形成的联盟,儒教-伊斯兰,中国-俄国

 

第十章 从过渡战争到断层线战争

 

阿富汗战争,美苏之间的战争

对于萨达姆的侵略,阿拉伯国家认为是错误,但是对于西方的干预更是错误的,所以萨达姆针对西方是正确的。

海湾战争,伊斯兰和西方的战争

阿富汗战争和海湾战争是走向不同文明集团间的民族冲突和断层线战争的过渡战争

为什么美国和西方不对以色列的暴行和违反联合国规定的行为作出反应。

断层线战争是持久的冲突

断层线战争的特性:

1、在不同文明间发生,尤其是宗教信仰不同。

2、在特定的地区,不会卷入更多的参与者

血腥的伊斯兰边境

如今的伊斯兰有点类似宗教改革前的欧洲

中国的暴力指数高于穆斯林,这一点值得考证

原因:历史、人口和政治

冲突的六个原因:

1、历史和当代冲突

2、地理邻近互不相容

3、受害者地位

4、好战

5、人口膨胀

6、缺少核心国家

有人论证说,伊斯兰教从创始起就是一个尚武的宗教,穆罕穆德就是一个军事指挥家。

而且阿拉伯那一带曾经被多次入侵过。

而且穆斯林的不相容性

基督教的菲律宾和佛教的泰国不会反对经济站悠闲地位的华人,穆斯林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经常反华。

 

第十一章 断层线战争的动力

 

不同文明民族会诋毁另一民族,说其是魔鬼,为自己的行为合法化。

国家和集团参与断层线战争的程度有不同,分为三层:

1、直接参与者

2、周边的国家

3、对应文明的核心国家

 

第十二章 西方、各种文明和全球文明

 

以文化的相似和差异来塑造联盟和对抗关系,对于西方和美国有三个广泛的含义。

1、政治家能够建设性地改变现实,非西方文明的力量正在上升。

2、美国的冷战思维

3、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对西方的普世价值产生了冲突

面对西方力量的衰落,保护西方文明,需要做:

1、加强政治、经济和军事一体化,防止其他国家利用其中的分歧

2、把中欧的西方国家加入欧盟和北约

对于第2点,亨廷顿之后的时间确实西方是这样做的

3、鼓励拉丁美洲西方化

4、抑制伊斯兰和华人国家常规和非常规军事力量的而发展

5、延缓日本脱离西方顺应中国

6、承认俄罗斯是东正教的核心国家和一个区域大国,承认确保南部边界的安全是俄罗斯的合法利益

7、保持西方技术和军事力量相对于其他文明的优势

8、最为重要的是,意识到西方对其他文明事务的干预,可能是造成多文明世界的不稳定和潜在全球冲突的唯一最危险的因素。

亨廷顿认为未来的全球战争可能是美国、欧洲、俄罗斯和印度展开反对中国、日本和大多数伊斯兰国家的。

文明的共性

这需要各种文明间的调和,而且文明在越来越反对各种暴行,因此,这需要各国的努力。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摘记(三)

第三部分: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

 

第六章 全球政治的文化重构

 

为什么文化共性促进人们间的合作和凝聚力,反之则是促进冲突。

1、每个人有多种认同,互相竞争,彼此强化,文化认同与其他认同相比,重要性显著增强。

2、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影响,这一层面的混乱导致认同的需要,社会层面则是非西方社会能力和力量的提高的刺激。

3、任何层面上的认同只能去其他的人、部族、种族或文明来界定。

4、不同文明国家的冲突的根源很大程度产生于总是产生集团之间冲突的东西:对人民、领土、财富、资源和相对权力的控制。

5、冲突的普遍性,憎恨是人之常情,人们需要敌人。

经济联盟的四个层次

1、自由贸易区

2、关税同盟

3、共同市场

4、经济联盟

重要的缺乏核心的文化,伊斯兰。

最孤独的国家,日本

无所适从的国家转变需要三个条件:

1、政界和经济界精英必须普遍支持

2、公众至少默认该认同的重新确立

3、他们所认同的文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大多数情况下是西方,必须接收这种转变。

俄国作为例子,转变的四个阶段:

1、彼得大帝见到西方的强大, 决定转向西方

2、在西化的同时强化亚洲特性

3、布尔什维克革命是第三个阶段,根本反对西方

4、同时苏联解体后,又在重新考虑是否认同西方

土耳其、墨西哥也是类似的无所适从的国家

 

文明之内的行为与文明之外的行为的差别来源于:

1、对看起来大相径庭的人的优越感(偶尔的自卑感)

2、对这种人的恐惧和不信任

3、语言和文明行为的不同导致交流困难

4、不熟悉其他民族的设想、动机、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

 

第七章 核心国家、同心圆和文明秩序

 

亨廷顿认为希腊和土耳其都不算西方文明,因为希腊信仰东正教,而土耳其信仰伊斯兰。

我的记录:

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又称正教,信仰的国家有希腊、俄罗斯等。

刚查询了欧洲的历史,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分裂的西罗马,东罗马帝国由君士坦丁建立,建都君士坦丁堡,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又称拜占庭帝国,包含了希腊等国,后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击败拜占庭帝国,从基督教国家逐渐变为了伊斯兰教,那是14世纪。

而西罗马四分五裂,神圣罗马帝国是在德国和奥地利那一带在10世纪建立的一个国家,事实上和罗马帝国关系不大,而且国内的皇帝只是形式上的,比联盟还要松散的国家。后来,位于北方的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签订布拉格条约,从帝国分裂出去,随后击败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一帝国,著名的铁血宰相卑斯麦,随后才是魏玛共和国,最后才是纳粹德国,在王朝战争后,德国才逐渐从文化概论上升到政治概念。

在西欧人看来,明确定义中欧和东欧是有必要的,但是在苏联建立后,这种明确的区分不再明显,事实上,西欧人认为基督教的结束和东正教的开始就是欧洲的分界线。

对于中欧,立陶宛和波兰认为自古以来就进入了拉丁世界,属于欧洲世界。而其他信仰东正教的国家例如罗马尼亚等,则有些矛盾。

亨廷顿提到北约向俄罗斯保证不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并入欧盟,事实上,这些国家之后的确被并入了北约,亨廷顿似乎有用文明来为西方文明的扩张做辩护的可能性。

欧盟的核心是德法,以及周边的荷兰等国。

俄罗斯为核心的东欧,周边的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过,而乌克兰是一个东西欧断层的国家,其发展有三种可能,一种是与俄罗斯有亲密联系,一种是分裂,一种是处于矛盾的状态。

大中华及其共荣圈

包含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华人以及非华人的越南、泰国和朝鲜。

伊斯兰:没有凝聚力的意识

伊斯兰世界是以部落为忠诚顶点的世界,不同的国家不过是旗帜不同的部落。在中亚,历史上的国家认同并不存在,忠诚是对部落、家庭而言,而不是对国家。

自奥斯曼土耳其之后,中东缺乏核心国家。

伊朗和穆斯林的冲突也有波斯和阿拉伯间的冲突。

土耳其有称为核心国家的可能,但是土耳其是一个世俗国家,并非穆斯林社会。

我的记录:伊斯兰教的复兴者穆罕默德

570年,穆罕默德出生在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古来什部落哈希姆家族,据伊斯兰教史记载:他是文盲。出生前父亲亡故,6岁时母亲病故,从此以后,由他的祖父阿卜杜·穆塔里卜和叔父艾卜  伊斯兰教

·塔里卜先后抚养。童年替人放牧,12岁开始随伯父外出经商,曾到过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对当时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状况及多神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等宗教状况有较深的了解。25岁时受雇于麦加40岁的富孀赫蒂彻,为其经商,不久与其结婚,婚后他常到麦加郊区希拉山洞中静思,思索宇宙的奥秘与人生存的价值。

610年,穆罕默德已达40年岁,有一天,当他在希拉山洞内独自深思时接到了安拉通过天使传达的启示,命令他作为人间的使者,传播伊斯兰教。

612年末,他开始公开号召麦加居民放弃偶像崇拜,归顺并敬畏独一的安拉,止恶从善,宣称伊斯兰教的自古以来的正统宗教,他自己是该教的最后一位使者。他主张限制高利贷、买卖公平、施济平民、善待孤儿、解放奴隶、制止血亲复仇、实现和平与安宁,吸引了一批当地人的归顺。

619年,其叔父和妻子相继去世,使穆罕默德失去了两位重要的保护人和支持者,麦加贵族乘机加紧迫害。伊斯兰教史称此年为“悲痛之年”。

622年,穆罕默德圣人应麦地那人的邀请,令信徒分批秘密迁往麦地那,他本人也与挚友艾卜·伯克尔躲过敌人的追捕,于是年9月24日到达麦地那,在伊斯兰教史上把此年称为“伟大的迁徙之年”。后把此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在麦地那,他首先制定了一项与各氏族集团共同遵守的公约。藉以巩固各氏族的团结,接着建立了一个以伊斯兰教信仰为共同基础的政教合一的穆斯林政权,并陆续确立伊斯兰教的各种典章制度。

630年,由于麦加人违约,穆罕默德便率领十万大军夺取麦加城,并迅速清除了“克尔白”殿内一切偶像,将“克尔白”定为伊斯兰教的朝拜中心。

631年,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纷纷派代表团到麦地那表示愿意接受伊斯兰教,到此,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公元632年,先知穆罕默德率领大批穆斯林从麦地那到麦加朝觐。(史称“辞别朝觐”)同年6月8日(伊斯兰教历11年3月12日)。这位伟大的先知在麦地那与世长辞。

伊斯兰教的哈里发:

哈里发(Khalifah) 伊斯兰教职称谓。中国穆斯林俗称“海里凡”。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代理人”或“继位人”。《古兰经》中有“我必定在大地上设置一个代理人”的经文。穆罕默德及其以前的众先知即被认为是安拉在大地上的代理人、代治者。后该词被用于指称穆罕默德逝世后继任伊斯兰教国家政教合一领袖的人,伊斯兰教初期执政的四大哈里发即属此范围。其后又为伍麦叶、阿拔斯等王朝的统治者所袭用。

 

第四部分:文明的冲突

 

第八章 西方和非西方:文明间的问题

 

虽然伊斯兰和儒教不相同,但是由于政治利益都是反西方,因此会有合作。西方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

1、通过不扩散和反对核武器等保持军事优势

2、施加压力要求其他国家实行民主制度,推广西方的政治价值和体制

3、限制移民和难民的入境人数。

对于第三点,现在奥巴马政府的让海外移民拥有本地居住权的政策代表什么呢,,是矛盾吧?

恐怖主义是弱者的武器

对于2000年奥运会西方对中国申奥的打击。李光耀说:“美国和英国成功地降低了中国的威望……它们反对中国的表面原因是‘人权’、真正的原因却是政治,为的是显示西方的政治影响。”毫无疑问,世界上更多的人关心的是体育而不是人权。但是,鉴于西方在维也纳和其他地方在人权问题上遭到的失败,这一显示西方“影响”的孤立事件仍会令人想到西方的虚弱。

西方人在推行民主上的矛盾,一方面推行民主,另一方面,民主会导致当地的民族主义和原教旨主义的上升。

移民问题:

德国的土耳其人和法国的阿尔及利亚人都是穆斯林,并没有融入本地文明。

法国算是文化主义者,他们可以接受讲完美法语的黑人,但不能接受在校园里蒙面的穆斯林。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摘记(二)

第四章—西方的衰落

 

西方衰落的几个表现

1、缓慢的衰落

2、衰落的曲折性

3、权力是一个人或群体改变另一个人或群体行为的能力包含经济,军事,政治,制度,人口,技术,社会或者其他资源

普世的文明必须伴随着普世的权力,权力的增长往往伴随着文化的繁荣

那些认为一个普世文明正在并且一定会出现的人们,以及那些认为西方化是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的人们,几乎普遍忽略了权力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他们拒绝承认,该论点的逻辑需要他们支持西方扩大和巩固其对世界的控制,而且如果其他社会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就会恢复旧的信条、习俗和实践,这对于普世主义者来说是有碍进步的。然而,那些为普世文明有点辩护的人,通常不为世界帝国优点进行辩论。

我的想法,权力和文化的关系很重要,但是不能不忽略文化对于权力的促进作用,尽快摆脱影响国家发展和权力增长的旧实践和旧习俗、信条也是相当关键的,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仍然需要学习优秀的先进的制度,而不是因为自我权力的膨胀而忽略了内部的问题。

当然,亨廷顿语义中的权力不仅仅包含军事经济的硬权力,同时还包含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软权力,所以,亨廷顿的说法正包含了我的看法,但是他对于文化的含义并没有解释清楚。

软权力是建立在硬权力的基础上才成为了权力,但是我认为,软权力自然也是反作用于硬权力的,当然,作者并没有否认这点,例如,东亚的中国日本似乎更认为自身的繁荣是因为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后同样保持着自身的文化,认为正是这种特殊性使得自身得到了进步,这被称之为“第二代本土化现象”。

李光耀,新加坡前任总理,曾是剑桥的法学高材生,回新加坡后推行儒家学说。

就像50-60年代,苏联经济军事强大,吸引了很多共产主义者,而到苏联解体后,这种吸引力随之消失。

20世纪上半页保守主义者认为没有宗教信仰将会变得和希特勒、斯大林一样,社会会变得无政府主义,没有任何信仰,而另一部分人认为随着现代化会使得人们更加的理性而抛弃这些宗教信仰,结果表明无论是希望和悲观都是没有任何根据的。20世纪下半页出现了原教旨主义,拟在反世俗化,这与曾经的宗教改革完全相反,是一种全球规模的运动,吉利斯凯伯尔称之为“上帝的报复”。

出现宗教运动的原因是因为现代化进程,西方250年完成的在非西方文明50年便完成,从农村到城市,接触完全崭新的事物,将会导致理解与现实脱节,产生巨大的压力,因此需要某种精神寄托,需要重新认识自我,此外也是人们之间,社会中需要进行的一种认同,对于俄罗斯是东正教,对于印度是印度教。对于现代化生活中,宣扬自我救赎和个人命运的基督教更能给人安慰,而不活跃的佛教则不再适用。在中国,儒教也越来越不适用,而人们更愿意去信仰能够更为合适的宗教。亨廷顿认为,在“上帝的报复”和本土化中,前者获得了胜利。

第二个原因是西方的退却和冷战的结束,让人们从世俗上帝的意识形态转为了真正的上帝。

宗教复兴运动是反世俗反普世的。

经济、人口和挑战者文明

亚洲的自我肯定

中国在苏联解体后,没有全盘西化,这是决策者不愿意的,也不是8亿农民所愿意的,所以使用了一种资本主义、全球化和权威政权主义、推行民族主义的结合方式,把民族主义代替了马列主义,这也就是中国尊重历史,强调民族复兴的原因,因为这是提高人民的民族主义的有效方法。

中国在天安门事件后,有意接受民族主义,并以此反美,同时这也让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得到了发扬,对于民主,中国人并不信任,而是更信任本民族传统的,带有家长性质的,排外性质的,专制性质的传统。因此,无论是中国、台湾还是新加坡都在推崇儒家文化。

亚洲的四个自我肯定的因素:

1、经济的持续增长

2、亚洲文化优于西方文化

3、亚洲各文明有差异,但认同有共性

4、认为其他非西方国家应该效仿亚洲模式,包括文化和政治

伊斯兰的复兴

复兴伊斯兰的主力军

1、知识分子和学生

2、新近移居的人群

3、城市中间阶层

复兴的几个原因

1、石油的价格上涨,上个世纪70年代

2、80年代后,石油价格虽然不涨,但是出生率大大提高,人口增加,年轻人口增多

亨廷顿认为年轻人占社会人口比重大是主导社会革命的重要原因

西方社会包括亨廷顿认为穆斯林好战、军国主义,但我认为这绝对是片面,美国以反恐的目的打击中东,实际上,穆斯林是为了反对入侵而战,因此才使用恐怖袭击,就像日本宣扬圣战入侵中国,中国人自杀式反击一样,穆斯林是宣扬反对暴力的,如果有敌人对我们进行攻击,真主是允许我们反击的,这是我们的权力。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摘记(一)

第一部分 多文明的世界

 

世界政治的新时代

 

描述世界的四种范式:

1、单个世界

2、两个世界

3、国家主义

4、混乱状态

其中1和2过于简化,3和4过于现实,而忽略了简化。

1的问题是,事实上已经不存在普世文明,经过二次世界大战后,产生了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

2是说不能单用东西或者南北看待整个世界,因为其中还有更多不可预测的内容;3是说简简单单认为世界就是世界的实体是国家,国家间的关系为无政府状态,国家为了确保自身稳定安全,试图尽量扩大自己的权力。局限性在于,他假设所有的国家以同样的方式看待利益,并且国家权力事实上也在不断削弱,因为资金、文化、信息在国家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和容易。

4是说世界处于完全的混乱之中,强调政府政权的崩溃,国家的分裂,部落种族和宗教冲突的加强,国际犯罪。但是并没有考虑到世界中的也存在秩序,并非完全的混乱。这种范式比国家主义更加现实主义,它考虑的是宗主或者部落作为世界的主体。

文明角度看待世界的范式:

1、世界中的整合力量是真实的,而且正在产生对文化伸张和文明意识的抵消力量。

2、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分为二的,一个整体的西方和其他分散的非西方。

3、民族国家是而且仍将是世界事务中最重要的因素,但利益、联合、冲突日益受到文化和文明的影响。

4、世界确实是处于无政府状态的,但最大的危险来自于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的冲突。

在冷战的最初年月里,加拿大政治家莱斯特·皮尔逊富有先见之明地指出了非

西方社会的复兴和活力。

单一的文明论点丧失了威望,而在不同国家中存在文明的多种定义,也就是多元文明。

埃塞俄比亚,唯一保持独立的非洲国家,位于东北部。

 

历史的文明和今天的文明

 

欧洲有过长期的战争,分裂是常态,但是进入20世纪后,冲突由君主、皇帝或者绝对君主、立宪君主之间的斗争转化为民族之间、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

问题:如果中国接受了西方的统治,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文明将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对于中国来说到底是好还是坏,民族、文明的存在意义到底是什么。

很有可能被分裂成几块,然后西方人为地制造一些矛盾,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最终连西方都不如。

人在争取权利的时候是理性的,衡量价值的时候也是理性的,但是价值的单位却是非理性的单位,就像人们普遍都愿意买保险或者买彩票一样,即使你知道这种东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也就是说,目标是利益最大化,但问题是利益的函数是什么,各个变量的权值到底是多少呢。

 

现代文明和西方普世文明

 

1、普世价值并不是指杀人是罪恶这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如果仅仅如此,只能说明人类有共同的价值观,而不能阐明人类的历史和发展方向。

2、普世文明可以指文明化社会共同的东西,例如城市和文字。

3、普世文明指的是西方文明中许多人和其他文明中一些人共同持有假定、价值和主张。则可以称为达沃斯文化。

4、一种思想得到了发展,即西方消费模式和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正在创造一个普世文明。然而这并不奇怪,就类似以往西方有大量中国和印度文化的物品,这只是赶时髦,就如同当今在中国有过的韩日潮等。只有幼稚的、尊大的人才会认为这种商品的输出是在改变他国的文明,事实上,如果可乐、牛仔裤以及油腻食品能够代表着西方,那么说明了西方的什么呢?

关于第四点有很多可以讨论,“娱乐不等于文化转变”,好莱坞的火热只是它适应了人类普遍的兴趣,以及商业利益的趋势。这让我想起来了当年大一那个党课老师说什么好莱坞是入侵中国的方法是多么的荒谬。

全球通信是西方权力的重要表达形式。

语言的作用更多的只是工具。

40年来,首先精英在民族化进程中推崇本地化语言,但是在独立之后,为了和平民区别开来又要开始说英语,于是,精英和民众的区别越来越大,讲英语的印度和有政治意识的印度越来越分道扬镳,最终为了弥补这种隔阂,又使本地语言逐渐流行起来。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苏联解体后。

认为会有普世价值的假设:

1、苏联解体,冷战思维认为能够代替社会主义的只有西方的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

2、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文化,商品等使得不同民族逐渐接受同一种世界文化。

在社会心理学上,差异性理论认为,人们根据在特定的背景下用把自己区别于其他人的东西来界定自己:“一个人根据把他自己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性,特别是区别于他通常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的特性……来看待自己。在一个有12名妇女从事其他职业的公司里,一个女心理学家把她自己看作是心理学家;当她同12名男心理学家在一起时,她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女人。

全球化进程中,文明的,社会的,种族的意识反而会逐渐加剧。

3、现代化进程的结果,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以及识字率、教育水平、富裕程度、社会动员程度的提高和更复杂的、更多样化的职业结构。

现代社会因此有很多共同性,但是它们必然融为同质性的吗?那种认为它们必然如此的论点建立在下述假设之上:现代社会一定接近于某种单一的类型,即西方类型,现代文明即西方文明,西方文明即现代文明。然而,这是完全虚假的同一。西方文明出现于8世纪和9世纪,其独特的特征在以后的世纪中得到了发展,它直到17和18世纪才开始实现现代化。西方远在现代化之前就是西方,使西方区别于其他文明的主要特征产生于西方现代化之前。

西方文明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1、古典遗产

2、天主教和新教

3、欧洲语言

4、精神权威和世俗权威的分离,在伊斯兰教中,上帝即皇帝;在中国和日本,皇帝即上帝;在东正教中,上帝是皇帝的小伙伴。作为西方文明象征的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分离和一再出现的冲突,在其他文明中并不存在。这种权威的分裂极大地有利于西方自由的发展。

中国人在道德败坏和缺乏价值观的情况下,只是笼统地认为缺乏宗教,但如果真的有宗教来了,估计普通的中国人又会觉得这不合规矩不合传统,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封建传统的影响力至今还保留了大部分,按亨廷顿的说法估计这种封建传统就是儒教了,中国人由于没有西方宗教信仰的传统,所以会对信仰的认识有偏颇。

5、社会多元主义

6、代议机构

7、个人主义

以上并不是只有西方才有的特点,同样的,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法构成了伊斯兰社会的基本法律;日本和印度曾有过在西方流行的阶级制度(也许由于此,它们是仅有的两个维持了一定时间民主政府的重要的非西方社会)。

对西方和现代化的回应:

分为几种,接收现代化,西化,或者只接受前者或者只接受后者

1、拒绝主义,清代和日本,20世纪随着拒绝主义的成本上升,用场因比的话来说,狂热不是一个可靠的选择。

2、基马尔主义(凯末尔主义),即西化也现代化,从奥斯曼土耳其到土耳其即发生了这种转变,普通民众的习惯传统是伊斯兰,但社会上层却追求西化。

3、改良主义,类似于中体西用,日本的精神,西方的技术

简言之,现代化并意味着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