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摘记(三)

第三部分: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

 

第六章 全球政治的文化重构

 

为什么文化共性促进人们间的合作和凝聚力,反之则是促进冲突。

1、每个人有多种认同,互相竞争,彼此强化,文化认同与其他认同相比,重要性显著增强。

2、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影响,这一层面的混乱导致认同的需要,社会层面则是非西方社会能力和力量的提高的刺激。

3、任何层面上的认同只能去其他的人、部族、种族或文明来界定。

4、不同文明国家的冲突的根源很大程度产生于总是产生集团之间冲突的东西:对人民、领土、财富、资源和相对权力的控制。

5、冲突的普遍性,憎恨是人之常情,人们需要敌人。

经济联盟的四个层次

1、自由贸易区

2、关税同盟

3、共同市场

4、经济联盟

重要的缺乏核心的文化,伊斯兰。

最孤独的国家,日本

无所适从的国家转变需要三个条件:

1、政界和经济界精英必须普遍支持

2、公众至少默认该认同的重新确立

3、他们所认同的文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大多数情况下是西方,必须接收这种转变。

俄国作为例子,转变的四个阶段:

1、彼得大帝见到西方的强大, 决定转向西方

2、在西化的同时强化亚洲特性

3、布尔什维克革命是第三个阶段,根本反对西方

4、同时苏联解体后,又在重新考虑是否认同西方

土耳其、墨西哥也是类似的无所适从的国家

 

文明之内的行为与文明之外的行为的差别来源于:

1、对看起来大相径庭的人的优越感(偶尔的自卑感)

2、对这种人的恐惧和不信任

3、语言和文明行为的不同导致交流困难

4、不熟悉其他民族的设想、动机、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

 

第七章 核心国家、同心圆和文明秩序

 

亨廷顿认为希腊和土耳其都不算西方文明,因为希腊信仰东正教,而土耳其信仰伊斯兰。

我的记录:

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又称正教,信仰的国家有希腊、俄罗斯等。

刚查询了欧洲的历史,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分裂的西罗马,东罗马帝国由君士坦丁建立,建都君士坦丁堡,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又称拜占庭帝国,包含了希腊等国,后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击败拜占庭帝国,从基督教国家逐渐变为了伊斯兰教,那是14世纪。

而西罗马四分五裂,神圣罗马帝国是在德国和奥地利那一带在10世纪建立的一个国家,事实上和罗马帝国关系不大,而且国内的皇帝只是形式上的,比联盟还要松散的国家。后来,位于北方的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签订布拉格条约,从帝国分裂出去,随后击败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一帝国,著名的铁血宰相卑斯麦,随后才是魏玛共和国,最后才是纳粹德国,在王朝战争后,德国才逐渐从文化概论上升到政治概念。

在西欧人看来,明确定义中欧和东欧是有必要的,但是在苏联建立后,这种明确的区分不再明显,事实上,西欧人认为基督教的结束和东正教的开始就是欧洲的分界线。

对于中欧,立陶宛和波兰认为自古以来就进入了拉丁世界,属于欧洲世界。而其他信仰东正教的国家例如罗马尼亚等,则有些矛盾。

亨廷顿提到北约向俄罗斯保证不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并入欧盟,事实上,这些国家之后的确被并入了北约,亨廷顿似乎有用文明来为西方文明的扩张做辩护的可能性。

欧盟的核心是德法,以及周边的荷兰等国。

俄罗斯为核心的东欧,周边的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过,而乌克兰是一个东西欧断层的国家,其发展有三种可能,一种是与俄罗斯有亲密联系,一种是分裂,一种是处于矛盾的状态。

大中华及其共荣圈

包含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华人以及非华人的越南、泰国和朝鲜。

伊斯兰:没有凝聚力的意识

伊斯兰世界是以部落为忠诚顶点的世界,不同的国家不过是旗帜不同的部落。在中亚,历史上的国家认同并不存在,忠诚是对部落、家庭而言,而不是对国家。

自奥斯曼土耳其之后,中东缺乏核心国家。

伊朗和穆斯林的冲突也有波斯和阿拉伯间的冲突。

土耳其有称为核心国家的可能,但是土耳其是一个世俗国家,并非穆斯林社会。

我的记录:伊斯兰教的复兴者穆罕默德

570年,穆罕默德出生在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古来什部落哈希姆家族,据伊斯兰教史记载:他是文盲。出生前父亲亡故,6岁时母亲病故,从此以后,由他的祖父阿卜杜·穆塔里卜和叔父艾卜  伊斯兰教

·塔里卜先后抚养。童年替人放牧,12岁开始随伯父外出经商,曾到过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对当时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状况及多神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等宗教状况有较深的了解。25岁时受雇于麦加40岁的富孀赫蒂彻,为其经商,不久与其结婚,婚后他常到麦加郊区希拉山洞中静思,思索宇宙的奥秘与人生存的价值。

610年,穆罕默德已达40年岁,有一天,当他在希拉山洞内独自深思时接到了安拉通过天使传达的启示,命令他作为人间的使者,传播伊斯兰教。

612年末,他开始公开号召麦加居民放弃偶像崇拜,归顺并敬畏独一的安拉,止恶从善,宣称伊斯兰教的自古以来的正统宗教,他自己是该教的最后一位使者。他主张限制高利贷、买卖公平、施济平民、善待孤儿、解放奴隶、制止血亲复仇、实现和平与安宁,吸引了一批当地人的归顺。

619年,其叔父和妻子相继去世,使穆罕默德失去了两位重要的保护人和支持者,麦加贵族乘机加紧迫害。伊斯兰教史称此年为“悲痛之年”。

622年,穆罕默德圣人应麦地那人的邀请,令信徒分批秘密迁往麦地那,他本人也与挚友艾卜·伯克尔躲过敌人的追捕,于是年9月24日到达麦地那,在伊斯兰教史上把此年称为“伟大的迁徙之年”。后把此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在麦地那,他首先制定了一项与各氏族集团共同遵守的公约。藉以巩固各氏族的团结,接着建立了一个以伊斯兰教信仰为共同基础的政教合一的穆斯林政权,并陆续确立伊斯兰教的各种典章制度。

630年,由于麦加人违约,穆罕默德便率领十万大军夺取麦加城,并迅速清除了“克尔白”殿内一切偶像,将“克尔白”定为伊斯兰教的朝拜中心。

631年,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纷纷派代表团到麦地那表示愿意接受伊斯兰教,到此,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公元632年,先知穆罕默德率领大批穆斯林从麦地那到麦加朝觐。(史称“辞别朝觐”)同年6月8日(伊斯兰教历11年3月12日)。这位伟大的先知在麦地那与世长辞。

伊斯兰教的哈里发:

哈里发(Khalifah) 伊斯兰教职称谓。中国穆斯林俗称“海里凡”。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代理人”或“继位人”。《古兰经》中有“我必定在大地上设置一个代理人”的经文。穆罕默德及其以前的众先知即被认为是安拉在大地上的代理人、代治者。后该词被用于指称穆罕默德逝世后继任伊斯兰教国家政教合一领袖的人,伊斯兰教初期执政的四大哈里发即属此范围。其后又为伍麦叶、阿拔斯等王朝的统治者所袭用。

 

第四部分:文明的冲突

 

第八章 西方和非西方:文明间的问题

 

虽然伊斯兰和儒教不相同,但是由于政治利益都是反西方,因此会有合作。西方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

1、通过不扩散和反对核武器等保持军事优势

2、施加压力要求其他国家实行民主制度,推广西方的政治价值和体制

3、限制移民和难民的入境人数。

对于第三点,现在奥巴马政府的让海外移民拥有本地居住权的政策代表什么呢,,是矛盾吧?

恐怖主义是弱者的武器

对于2000年奥运会西方对中国申奥的打击。李光耀说:“美国和英国成功地降低了中国的威望……它们反对中国的表面原因是‘人权’、真正的原因却是政治,为的是显示西方的政治影响。”毫无疑问,世界上更多的人关心的是体育而不是人权。但是,鉴于西方在维也纳和其他地方在人权问题上遭到的失败,这一显示西方“影响”的孤立事件仍会令人想到西方的虚弱。

西方人在推行民主上的矛盾,一方面推行民主,另一方面,民主会导致当地的民族主义和原教旨主义的上升。

移民问题:

德国的土耳其人和法国的阿尔及利亚人都是穆斯林,并没有融入本地文明。

法国算是文化主义者,他们可以接受讲完美法语的黑人,但不能接受在校园里蒙面的穆斯林。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