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每周茶会话

Better Us

笔者有一位好友老刘,偶尔会挖苦我道,

“老钱,你有空真要到我江西老家来走走,尤其是在七八月份来。“

”为啥?“

”来体验一下生活。“

平常人或许在此应付作答完事,但我深知老刘骨子里的文人风,不来个绕七绕八,不会把最终意图表达出来,

“体验生活随时都可以,为什么一定要这个时候来,以老刘你这习性,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事,我记得你每年七八月都会回老家,不就是搞双抢嘛,让我这个时候去,难不成还让我去帮你们干活不成。”

“哈哈哈。”,老刘笑了,他一直等着老钱这样的回答,“让你去干活那也是难为你了,老钱,我哪能这样亏待你。只是因为,这个季节,乡下真的很美。”

老刘随后拿出了他的手机,摆在了我的眼前,那是一张照片,乡下的农舍门前一条略为凹凸不平的马路,上面平坦地铺着了一层金黄色。

“这是什么,老钱,你知道吗?”,老刘指着马路上。

很明显这应该是稻谷,但老刘问的问题通常很不一般,于是我反其道而行之,“麦子。”

“哈哈哈,老钱,你真是五谷不分啊。”

我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我再继续看着这幅照片,脱口而出,“这是一条希望的道路。”

据说,老刘因为我的五谷不分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赞扬”了我一把。

 

老刘的五行唯独不缺土。

不久前,老刘因为工作上的一件事跟我聊了起来,说到最后,老刘自我评价了一番,“如果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我认真起来,比谁都能折腾,我想做的事情,费再大劲也要做。”

“老刘,其实你爱折腾的这种性格,真的是个非常牛逼的能力,你以后肯定能干成大事。”

“老钱,怎么说。”

“你就是一块地。越用锄头倒腾,越肥沃,不折腾,只是一堆土而已。”

“那你意思说,我不能有爆发和突变了?”

“说不准,也许那地下面有一个天坑也说不定。或许也会有暗河。”

一个人的本性如何,不自然地就会顺着性子一直走下去,老刘不能像鸟一样,飞到天上去,他不属于那里,但他可以一直往下沉,深入到土地之中。

 

每当我跟老刘谈及互联网,谈及新潮的玩意时,老刘总会不自觉地说道,“我其实觉得,吃始终是人最大的需求。”

“老刘,你得跟上时代,现在讲究超前消费,有的人,省吃省用,就为了买衣服,买肾六,更何况有钱的人,更加消费得起。”

“老钱。”,老刘一时没接得上话来,他吞了一口口水,说道,“不管怎么样,吃还是最重要的。”

我没再接话,我继续听着,我知道水哥还有话要说。

“老钱,去年过完年,我从老家带了三桶油回公司,一桶就赚了一百块钱,总共赚了三百。都是我家自己搞的。”,老刘眉头紧锁地跟我说道,“人们对放心绿色食品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如果能利用上互联网,比如微信,把老家的绿色油推广出去,那也不得了。”

“没错,但你如果能让买你油的人放心呢,你卖三桶,可以卖出去,是利用的自己的个人信誉,假设,你现在要开一家卖绿色油的公司,这时,你已经不能仅靠个人信誉来做生意了,你如何让别人相信你的就是绿色的,你的就是好的呢?”

“老钱,我只是说绿色油的需求很大,怎么又变成我要开公司了。”

老刘或许脑子还没转过弯来,以为我还在跟他抬杠,其实我是在认真思考他的这个话题。我知道老刘迟早有一天会要回到江西,或许是在老家,或许是在南昌,他常常说道,“我在老家有一块很大的地,从南看不到北,村里基本上已经没有年轻人了,剩下的都是老人,田也都荒废了,没人种地,上面都长草了,草长得比稻谷还高,如果我回老家,把大家组织起来,还是能干成一点事的。”

我继续说道,“老刘,我不是在抬杠,如果我提的这个问题解决了,你的这个想法才真的有价值。”

老刘点了点头,卖油对于他来说,并不是开玩笑的话。

跟不上时代的他,不见得是坏事,当我们自以为在互联网上得道之时,水哥仍然在思索吃的问题,思索生存的问题,他曾经有一次忧心忡忡地问我,

“老钱,你说建立在现代科技的世界是不是很脆弱。我曾经在河南河北甘肃变电站轮岗了几个月,我当时只要操作失误,可能就会导致数十万人瞬间断电,如果是以前,电站很难被外人控制,但现在,电站都是智能电站,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如果有人破解了系统,可以直接使一片区域瘫痪。”

我使劲点了点头,“没错,互联网更加脆弱不堪。”

 

老刘喜欢读中国文学,喜欢中国历史,古代各朝各代皇帝他全都记得清清楚楚,谥号庙号也都一字不差,尤其是汉朝的,因为老刘是地地道道的正宗汉室后裔,前段时间新闻还报道了新闻,那汉室族谱正是老刘的老家那边挖出来的。

老刘对古代感兴趣也不只是因为他是皇室后裔,他有一次说道,“老钱,你知道吧,张勋,辫子军,就是我老家那个村的,他当时,也是年轻有力气没处使,为了混口饭吃,就参军了,不管结果如何,他至少名字留在了历史书上。”

我答道,“你们村出了这么牛逼的人物?”

“是啊,如果张勋生在现代,估计也啥都不是,老老实实在家种田,到了改革开放后就去城里打工,一辈子也就是个农民。”

我想到,老刘如果是汉朝人,凭他的能力,那也是不得了的人物了。

与老刘恰好相反,我涉猎的是古希腊哲学。

老刘时常说我像日本人,这话听起来像骂人,但内心我还是很认同,东方人学习西方的典范正是日本人,老刘说我是日本人倒也不算错,老刘说道,“老钱,你是不可能信仰宗教的,因为你不会去遵守你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

我想,老刘其实骨子里也是一样的人,我至今记得一件事。本科时,老刘写党员思想汇报,一字一句写了八页纸,全都是自己的所感所想。老刘说过,他是个很能折腾的人,只要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他就会认真去折腾。

 

写到这,也不知该如何结尾了,山寨了湲的标题,希望新的一年better us。

 

赌徒的本质

赌徒的本质与硬币稳赢策略的本质刚好相反,硬币稳赢策略的思想可以通过玩“硬币游戏”来感受感受,简言之,设置赢的阈值,不设置输的阈值,是硬币游戏的稳赢思想。而赌徒,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

“如果这一把我不赌,我就可以赢一百万,唉,可惜了,现在好,倒输五十万。”

细细品味这一句话,总结起来便是,以赢更多为目的,同时,给自己设置了一个输的底线。事实上,以这种策略赌博,只会越输越多,哪怕有赢的机会也会错过,因为最后一把必定是输,从数学上来说,最后一把输的情况下,赢的概率总会低于输的概率,这是最基本的概率问题。

赌博要想赢,只有两种人。

第一种人,不要命的赌神,这种人有天命,胆大包天,即抛掉了输的底线,同时又无形之中给庄家设定了输的底线,最终逆转乾坤。

第二种人,狡诈的天才,这种人以数学,金融等理论为武器,找到庄家的弱点,以雄厚的资本,打破庄家的局,简单类比,可以认为是硬币稳赢思想。

 

 

山姆日记(三)

由于工程项目任务繁重,山姆有一段时间没写日记了,他抽出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记录了前阵发生的一件小事。

上个周五,山姆和杰克下班后一起来到公司附近的一家咖啡馆继续探讨项目上的事情,刚获得一些共识后,山姆看了看手表,已经晚上9点半,时间不早了,于是稍作总结,两人便结束了这次谈话。

走出咖啡馆,漆黑一片,毕竟这里是工业区,不像商业市区现在仍是灯火通明,并且由于这里是新区,路灯也没有一个。杰克是公司的老员工,对这里显然更熟悉,领着山姆来到斑马线前,准备过马路。

“等等。”山姆叫住了正准备过马路的杰克,“杰克,等那边的车先过去。”

“啊?右手边不是没车过来么?而且这是斑马线哦。”

“是的,不过我指的是对面车道,你看左手边的车来的速度很快,我们先让让它们。”

“哈哈,山姆,没事,不用担心的。”杰克微笑道,他看了看山姆的眼神,又改口道,“不过,听你的,我们先等会。”

山姆微微一笑,不过他心里清楚,杰克显然觉得自己多虑了,并没把自己的话放在心里。当然,说出来杰克未必也会赞同,因而山姆并未再说什么。

山姆只是觉得,正因为这里有斑马线,才存在危险的苗头,如果对面车道的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刚好在这里调头呢?由于这里没有路灯,调头的车辆很有可能会看不到处于盲点位置的行人,而行人也由于走在斑马线上,忽视了潜在的危险,那么,各种巧合低概率事件组合在一起,将会造成一出悲剧。

当然,这样的事情尚未发生,山姆嗤嗤一笑,他觉得或许是自己想多了吧。

京极夏彦的魍魉

这几天,笔者又回顾了一遍京极夏彦的《魍魉之匣》动画版,我之前看过一遍书,看过一遍动画版,算上这一次,总共看了三遍。可即便看了三遍,仍然意犹未尽。

说说最让人深刻的一点,是作者对于魍魉的阐述。

魍魉是什么?

说法一、在泽川之地模仿人的声音来迷惑人的妖怪

说法二、魍魉,影外微阴也

说法三、喜食亡者肝

说法四、 说法五、。。。

为什么对一个妖怪的定义和描述,会千差万别?

影外微阴也,也就是说,阳光照射在遮挡物上,例如屋檐,遮挡下的阴影与照射下阳光之间那层既非阳也非阴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魍魉。

这种非阳非阴的部分,是没有界限的,是无法感知它的存在的,你可以看着阳,也可以看着阴,但你无法看到非阳非阴,可是,你一旦处于这个阴与阳的交界处,魍魉就会一直伴随着你,因为它始终就在那个非阳非阴的地方。

而这种影外微阴,类比于人心,则可用以下两个例子来阐述,你明知世界上没有神,可一旦遇见了神迹,你却又会不自觉的动摇,不自觉的去相信。你明知人死了不能复生,可一旦你怀念的亡者出现你的面前,你却又不愿离开。人总认为自己的判断非黑即白,可事实上,中间的那个魍魉却一直存在我们的心中。

于是,以模仿人说话来迷惑人的妖怪,或许就是人自己吧,人们随着心中的迷惘追随某些事物,最终迷失了自己,而当我们醒来时,恐怕才会大吃一惊,为什么自己会做这些事,刚才那是我自己么?那一定是有妖怪附体了吧。

喜食亡者肝,常常在送葬时出来害人,人们在送葬时,害怕的是谁,真是妖怪么?死亡对于人类来说,或许是一个最触手可及,又永远无法了解的东西,生与死之间的,就是魍魉吧。

妖怪,便是在不可思议下产生的物,在不同的观测者下,可以是事件的主体,也可以是事件的客体,也可以是观测者本身。妖怪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更像是不同人在不同的角度经历了同样的事情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物。

 

 

 

 

一道悖论趣题

前两天,我一位朋友给我出了一道题,还蛮有趣,发给大家看看,如下是他的原话

 

如果明天是你的生日,我不太确定你特别喜欢什么,但是我要送你一份礼物,我敢打赌,你一定会收下。如果你不收下,就算是我输了,如果你收下,就算是我赢了,作为代价,输方需要付出一份价值不低于礼物本身的代价,比如1000块人民币。但是,礼物具体是什么,事先是不能说的秘密。我想,如果你接收这个挑战,眼前看来最稳妥有利的选择是,不管是什么,一律不收,你可以事先用道义上的力量来强化自己,比如无功不受禄,也可以像苏格拉底所说,你不需要生活必要之外的多余的东西,而所有必要的东西,只能通过自己来创造。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预备送给你的,就是1000块人民币。

 

大家看完了题目,是否有了自己的答案,是否明白了我这位朋友的狡黠?

很明显,无论我是收了他的礼物,还是不收他的礼物,最终,我都将收到他的1000块人民币,然后,我又必须把这1000块人民币还给他。当我把1000人民币还给他时,又相当于我没有收这1000人民币,然后他又要将1000人民币作为代价给我,然后一直如此循环。

我朋友问我,你有可能解开这个谜题么?我想了想,觉得还是有可能的,虽然不能保证自己赚钱,但是,通过增加一些特殊条件,可以让这种如此反复的过程省略掉。

解法:我不直接说我到底是收还是不收,我要求我的朋友把1000块人民币放在一个黑屋子里,黑子屋既不属于我,也不属于他,我和他都可以进去,但同时只能有一个人进去,从外面看不到里面,我可以随时进入黑屋子拿钱,我朋友可以随时去查看屋里的1000块钱是否被我拿走,以确定我到底收还是没收这1000块钱。如此一来,把一个需要立刻下决定的问题转变为一个长期决定的问题,从单次博弈,变为多次博弈,因为我随时可以进去拿钱走人,也可以永远不拿,这样以来,一个尖锐的问题变为了搁置争议的问题。

我的这个解法虽然听起来很无赖,但实际上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不少问题的真实写照,有时候为了鸡毛蒜皮互相较劲,不如各退一步。

事实上,这道题的悖论在于,1000块钱既可以当作礼物,又可以当作代价,这就是类似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因为鸡就是蛋,蛋就是鸡,这种问题,是永远无法解答的。

但我又在想,我这位朋友为什么会灵机一动想出了这样一道题呢,与其说,是他乐于出题,我倒是觉得我这位朋友是在生活中有所感悟,如下便可举二例:

一、敬酒不吃吃罚酒。这与我朋友的题目基本如出一辙,不喝,就是吃罚酒,喝,就是吃敬酒,不管怎么样,都得喝。

二、礼尚往来。我不收,那是不给你面子,只好收下,收下了,实际上又还得下次还给你。

其实,这种悖论在现实生活中是挺多的,说的好听点,文化,说得不好听,瞎折腾。说白了,就是没事找事干,其实也挺好,不是么?嘿嘿

 

宇宙救赎–星际穿越影评

笔者最近工作比较忙,所以将近一个月没有更新文章了,但工作之外,笔者并没有闲着,也会常常思考一些问题,看些书,看些电影。

昨天,笔者去看了电影《星际穿越》,在这里我不想聊些可能剧透的东西,只想聊些感想,另外,我题目中说的“宇宙救赎”,并非真的指什么救赎,只是笔者的一种感悟,一种心境而已。

一、死亡金属摇滚

从影片开头,在没过身高的玉米地狂驰开始,背景乐始终环绕着蜂鸣声,时断时续,这看似是科幻氛围的营造,其实不尽然,氛围只是表象,而其本质,则是一种救赎。救赎并非是重生,并非是一切重新来过,说直白点,救赎的起点是生,救赎的终点是死,接受了从生到死的这一条路,便是救赎,其意义在于,生死不是归宿,一切终将归于同一。蜂鸣即像是人死之前,大脑缺氧的耳鸣幻听,又像是跳下万丈深渊时,耳边尖叫的狂风。蜂鸣所代表的隐喻便是如此。

火箭呼啸而起,震耳欲聋,随后,切断了一切背景音乐音效及噪声,只剩下轻微的蜂鸣。漂浮在太空舱脚下的地球,仿佛就不是自己的归属一般,正逐渐离他而去。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飘向这虚无缥缈的宇宙,终点到底是哪,脚下的地球,还能回去么,还值得回去么。蜂鸣声诱发了这些思考,同时又阻断了大脑中一切的理性和感性,顺着蜂鸣的指引,终将能找到答案。此时的蜂鸣,已超出了时间与空间,它代表的是现世的虚无,或许是来自高维度的指引。

生命终将结束,生命前的最后一次狂欢,坠落的飞船,挣扎的脸庞上看不到一丝恐惧,那是人对死亡最真实的了解,振聋发聩的蜂鸣声,那便是救赎的呼喊,眼前的黑洞,便是虚无的终点。蜂鸣越来越强烈,直至穿破耳膜,飞船破碎。

蜂鸣声戛然而止。死寂,那是世界的本源,包容一切,宽恕万物。他睁开了眼睛,这才是世界的本质,没有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

笔者对电影中的蜂鸣声实在是非常的喜欢,整部电影就像是一个完整的死亡金属乐,太完美了,不愧是一部顶级大作。若是没有这种背景环境的烘托,这部电影的深度将会大打折扣。这种深刻,不是来自于对白,不是来自于所谓的酷炫画面,而是来自于人的自我思考,也就是哲思,科幻的终极意义便是人类哲思的终极意义,这也是科幻从本质就要比其他主题更为高端的原因。


二、科幻的感动

科幻的感动,不是儿女私情,不是保家卫国,甚至也不是保卫地球,而是,人类终于认识到,“我们原来与他们一样”,这里的他们,可以是其他的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物质,甚至也可以什么都不是。当人类认识到这一点的瞬间时,才终于体会到了感动之情,人与人没有任何区别,人类与遵守森林法则的动物没有任何区别,人类与机器没有任何区别,人类与宇宙中的尘埃毫无区别,人类什么也没有拥有过,什么也不是。当体会到这一点时,还不是科幻,这只是禅思,而只有再进一步,去拥抱这个宇宙时,才是科幻。

正如如下这首诗一样,各位慢慢品味吧: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白昼将尽,暮年仍应燃烧咆哮;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虽然在白昼尽头,智者自知该踏上夜途,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因为言语未曾迸发出电光,他们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最后笔者以剧中的一段对白来结束这篇感想:

— 你恨地球么?
— 因为狮子要吃羚羊就要恨地球么?那你呢?
— 不恨,因为本该就这样

不如去死–京极夏彦的诅咒

淘到一本新书《不如去死》,刚看到这个书名时,笔者眉头一皱,心中不悦,这种腔调的书可不是我的菜。可当看到作者是京极夏彦时,心中窃喜,随即理会了其中韵味,以不如去死这一句话去诅咒众生,目的恐怕只有一个,于死地后而生吧,不知道这一本书,又是以何种方式来演绎京极堂式的传道呢。

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一如既往不是纯粹的推理小说,京极夏彦以其招牌式的心理描写和辩论,把一个案件的来龙去脉描绘地脱离了现实,可事实上,故事仍然是那样的真实。合上书页后,读者我依然悬在半空中,他果然是一个“妖怪”啊。

逻辑选修课上的案例–作者阿斯塔罗特

–从吸管的SSS推理社QQ群转来,感谢其对题目做了简要的概括,以下为吸管转述的原话。

杀人碎尸案。

案子不重要和有扰乱嫌疑的线索不说了,整理下来关键线索就两条,警察同志们5分钟得出侦查结论,15分钟拿出方案,2小时以后案子就破了,堪称神速。

线索就两条:
1)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刑侦大队接到报案说发现一个尸包(行话:包尸体的包袱/袋子等)。
2)赶到现场以后打开尸包,发现是一包新鲜尸块,拼了一下,发现是半具尸体。【 补充一下常识,一般行话说”新鲜尸块“指的是没有尸斑或者只有少量尸斑的,没有经过处理、加工、冷冻、泡水等情况的尸体碎块。 】
OK,就这两条内容,警察已经知道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尸包是这个样子以及如何抓捕嫌疑人了。现在就请各位来分析一下吧。
能说多少算多少,太小说情节的请PASS,这是真实案例,不是小说。

 

以下为解答

答案:
警察派了两个侦查员在原地蹲守,大概一个多小时以后犯罪嫌疑人就背着第二包尸块过来了……加上翻找尸块,拼尸块,讨论案情和决定计划的时间,刚好差不多两个小时破案。
推理过程如下:
一)对于新鲜尸体
1、尸块是新鲜的(尸斑轻微)说明人是刚杀的(或者说是今天才杀的)。
2、嫌疑人没有通过分尸来藏匿尸体的故意,否则既然已经花功夫碎尸,就应该分散抛洒而不是一大包整抬。
3、既然没有藏匿尸体的故意,那么为什么要碎尸呢?(这里就留下了一个疑问)当然不是马上就能回答的,否则就是神仙了,而是要通过后面的推理辅助的。
二)对于半具尸块
1、这里出现了半具尸体,说明还有半具尸体
2、这半具尸体要么被抛尸了,要么没被抛尸
3、嫌疑人在上一个推理中已经得出结论没有分尸藏匿尸体的故意,因此不存在分开抛两个半具尸包的必要性(半具尸包丢哪里都没有藏匿价值)。
4、因此如果犯罪嫌疑人抛弃另外的尸包,则此尸包应当也是半具,并且抛在附近。
5、附近没有其他尸包。
结论:另外半具尸体还没有被抛出来(或者说在被抛的路上)
回到问题1,明明没有藏匿尸体的故意,却要碎尸,并且一次只抛半具尸体,并且一趟一趟的抛,说明犯罪嫌疑人力量不足。
综合(一)和(二),犯罪嫌疑人很可能是女人或者一个瘦小的男性,因为力量不足只能分次抛弃尸体,刑侦方法就是在原地蹲坑等他/她来第二次抛尸的时候直接抓现场。(因为对方没有藏匿尸体的故意,因此没有必要去选择另一个抛尸地点,更多的抛尸地点和次数抛弃如此大包的尸体是危险的。在前期侦查过程中周围也一直没有出现人,可以推断嫌疑人十有八九不知道尸体已经被发现了,因此蹲坑成功率很高)最倒霉,真没蹲到,也可以推断另外一包尸体可能已经被抛掉,那就动员警犬追踪即可。(因为前一包尸体很新鲜就被抛掉了,可以推断嫌疑人没有保存尸体的想法/条件,因此必然会尽早抛弃第二包尸块,如果没蹲到,说明发现的尸块才是第二包,那么首先就是找到第一包,然后拼凑寻找尸源,走正常的侦查程序即可)

手机文字推理游戏开发进程

一年多前,笔者和两个朋友一起商讨开发一款基于手机平台的文字推理游戏,开发了近3个月,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搁浅。

这些时间,我仍然在考虑是否需要继续做这个事情,但是之前这个游戏开发进程的停滞也是由于程序会有各种各样的bug,最近,我发现之前用的那款开发工具有了更强大的新版本,非常适合这种文字推理游戏的开发,于是我花了5天时间,把游戏移植到了这个开发环境上。再花一个星期左右,便可以把全部功能都做完善。

其实,笔者做这个游戏,只是单纯的想把自己的推理小说做成游戏版本,以一种交互的方法进行阅读和推理,应该会很有趣吧,这类游戏在日本其实挺火的,但是国内,一般都做得极为粗制滥造。

等这个游戏框架搭好后,再专门请美工设计一下人物,场景,这个游戏应该就算完整了。

山姆日记(二)

山姆和同是工程师的同事杰瑞说,“杰瑞,你看”,山姆顿了顿,朝右手边的公交车站指了过去,杰瑞跟随山姆指的位置看了过去,“杰瑞,如果有一辆公交车停靠的位置离车站的垂直距离过远,在那时,刚好有一辆机动车,比如摩托车,从中间穿过去,很有可能会撞到下车的乘客,那这乘客不是重伤就是死了。”

杰瑞低头想了会,轻叹一口气,抬起来,微笑地说道,“山姆,你说的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这也太巧了,首先,公交车司机停靠的位置要刚好离车站间至少容得下一辆摩托车和一个人,其次,摩托车司机在这个时候没有停下车,而是冲昏了头冲了过去,再次,下车的乘客刚好也是闷头走出了车门。这三点都满足,才有可能出现你说的情况。”

山姆抿着嘴,刚想回答,可又无法辩驳,杰瑞说得很对,于是,山姆只是笑着回答,“也是啊,可能是我想多了。”

口中虽然这么说,可山姆始终觉得,这个世界上,看似平静,实际上各种微不足道的小概率事件都可能爆发为一场悲剧,而这些悲剧都不可逆转,或者这种小概率事件永远不会发生,或许,转瞬间就会出现,山姆没再多想,继续往家的方向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