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悖论趣题

前两天,我一位朋友给我出了一道题,还蛮有趣,发给大家看看,如下是他的原话

 

如果明天是你的生日,我不太确定你特别喜欢什么,但是我要送你一份礼物,我敢打赌,你一定会收下。如果你不收下,就算是我输了,如果你收下,就算是我赢了,作为代价,输方需要付出一份价值不低于礼物本身的代价,比如1000块人民币。但是,礼物具体是什么,事先是不能说的秘密。我想,如果你接收这个挑战,眼前看来最稳妥有利的选择是,不管是什么,一律不收,你可以事先用道义上的力量来强化自己,比如无功不受禄,也可以像苏格拉底所说,你不需要生活必要之外的多余的东西,而所有必要的东西,只能通过自己来创造。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预备送给你的,就是1000块人民币。

 

大家看完了题目,是否有了自己的答案,是否明白了我这位朋友的狡黠?

很明显,无论我是收了他的礼物,还是不收他的礼物,最终,我都将收到他的1000块人民币,然后,我又必须把这1000块人民币还给他。当我把1000人民币还给他时,又相当于我没有收这1000人民币,然后他又要将1000人民币作为代价给我,然后一直如此循环。

我朋友问我,你有可能解开这个谜题么?我想了想,觉得还是有可能的,虽然不能保证自己赚钱,但是,通过增加一些特殊条件,可以让这种如此反复的过程省略掉。

解法:我不直接说我到底是收还是不收,我要求我的朋友把1000块人民币放在一个黑屋子里,黑子屋既不属于我,也不属于他,我和他都可以进去,但同时只能有一个人进去,从外面看不到里面,我可以随时进入黑屋子拿钱,我朋友可以随时去查看屋里的1000块钱是否被我拿走,以确定我到底收还是没收这1000块钱。如此一来,把一个需要立刻下决定的问题转变为一个长期决定的问题,从单次博弈,变为多次博弈,因为我随时可以进去拿钱走人,也可以永远不拿,这样以来,一个尖锐的问题变为了搁置争议的问题。

我的这个解法虽然听起来很无赖,但实际上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不少问题的真实写照,有时候为了鸡毛蒜皮互相较劲,不如各退一步。

事实上,这道题的悖论在于,1000块钱既可以当作礼物,又可以当作代价,这就是类似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因为鸡就是蛋,蛋就是鸡,这种问题,是永远无法解答的。

但我又在想,我这位朋友为什么会灵机一动想出了这样一道题呢,与其说,是他乐于出题,我倒是觉得我这位朋友是在生活中有所感悟,如下便可举二例:

一、敬酒不吃吃罚酒。这与我朋友的题目基本如出一辙,不喝,就是吃罚酒,喝,就是吃敬酒,不管怎么样,都得喝。

二、礼尚往来。我不收,那是不给你面子,只好收下,收下了,实际上又还得下次还给你。

其实,这种悖论在现实生活中是挺多的,说的好听点,文化,说得不好听,瞎折腾。说白了,就是没事找事干,其实也挺好,不是么?嘿嘿

 

一道悖论趣题》上有2条评论

  1. 湲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所谓付出的代价不低于价值的问题,怎么去衡量,如果用所谓金本位思想,就是钱多少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无非反应的就是现代我们社会有点扭曲的价值观,但是我觉得你可以换另外一个思路。我承认我输了,我肯定会收你的礼物,我也会还给你一个礼物,即使你给我的真的就是一千块,我给你的是一个价值一千块但是可能你自己不会去买的但是不见得不想要的,比如一套好的机械键盘鼠标,一条手工的围巾,你给我的是你对我价值的定位,我给你的是我对你感情的付出,我不求你如此待我,我但求我待你的方式我于心无愧。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只要你自私的你能接收,在不违背所谓道德法律的前提下,又有何妨呢?

    回复
    1. will.qianwill.qian 文章作者

      说得很对。

      总结一下你的话,其中其实隐含了一个价值,你在买机械键盘送给我时,假设机械键盘价值1000,但之前你花了心思去想到底买什么礼物,也花了心思到底买哪一款,什么品牌,什么颜色。这个过程里面,也是有很大一部分价值的,这就涉及到了礼尚往来里面的一个重点,“礼轻情意重”,要有情意。我们古人重视礼,一方面想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礼”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能够加深双方的感情。因此,如果光从价值来说,你送给我的机械键盘所承载的价值远远大于1000。

      因此,这样去理解这个问题的话,那自然是循环次数越多越好了。

      回复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