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will.qian

寻凶和死者的历史 — 牛津大学公开课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门课,是牛津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犯罪小说》,刚看了第一课《寻凶和死者》,这一课主要是谈侦探推理小说的历史。

这一课先从谋杀的发明一点谈起,提到了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热衷于看报纸中刊登的犯罪案件和侦探的侦破过程,然后就有小说家挖掘其中的特质,写出一些类似的凶杀案件,不过,这些初期的作者,并没有侦探推理的这一概念,他们大多情况下只是把凶杀作为整个小说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核心。

然后,讲师在提到侦探推理的鼻祖埃德加·爱伦·坡之前,还提到了几位对侦探推理的发展起到了启蒙意义的作者,一位是大家都认识的查尔斯·狄更斯,另一位是威尔基·柯林斯,他写的《月亮石》大家在英语课堂上可能听说过。这两位的书我还真没看过。不过,说句实话,我还真没有看过爱伦坡的小说,并不是不知道这个人,而是怕看的时候能够在其后辈的小说中找到影子,而影响体验,当然,讲师提到了三部最为经典的,《莫格街谋杀案》,《玛丽罗杰疑案》,《失窃的信》,大家若是对侦探推理不是很熟悉的话,还是非常建议大家去看一下。

再之后,讲师自然要提到大名顶顶的福尔摩斯了,不过对福尔摩斯的历史我了解的还比较多,所以这一段也仅当作回味,当然,讲师叙述的方法层次更高,他主要是从传承的角度谈福尔摩斯,甚至是华生,他提到,柯南道尔所创造的福尔摩斯其实很大部分来源于爱伦坡笔下的杜宾侦探,两者有极大的相似点,观察细微,不同常人,极为天才,同时,华生也与杜宾身边的配角类似,和善友好,缓和常人与神探之间的差异。

再之后,大家肯定猜得到,肯定是谈到了阿加莎了,这位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女作家。作者讲得非常深入,大家可以去好好看看,现今很多推理小说的诡计手法,其实都来源于阿加莎,尤为一提的是,阿加莎的暴风雪山庄模式绝对是开启了推理中一个新的篇章,例如现今的密室大师,绫辻行人的馆系列,实在是精彩。不过,比较可惜的一点是,我还没有认真读过阿加莎的马普尔小姐系列,讲师的一句话简直让我笑喷了,“马普尔小姐在庄园的生活中细心体会,观察割草工,女仆,管家的一言一行,发现自己其实已深陷于凶杀之都。”

再后,作者开始提到侦探推理的分化,产生了一些分支,比如以心理道德为重点的心理分析派,代表是P.D. 詹姆斯和鲁斯·伦德尔,然后以尸体调查为核心的法医调查派,代表有派翠西亚·康薇尔和凯西莱克斯。再是,有独特趣味的作家,科林·德克斯特和C. J. 桑塞姆。说实话,我对这些作者还真不熟悉,有空得去看看他们的作品,想必会相当有趣。

最后,讲师说到,“牛津大学是小说中发生凶杀案最多的地方,从概率上说,各位听完这堂课不能保证每人都能平安回家。“

非常精彩的一堂课,有空我会继续看第二课和第三课,到时候再给大家分享。

 

灵探

最近虚拟侦探界出现了一位新侦探,就是冠希哥,他的职业是灵探,也就是探鬼神。

冠希哥的这部网络剧其实还蛮不错的,故事都来源于生活,其中出现的灵异事件也合情合理,最后还会来一段开放式结尾,让观众浮想联翩。

并且,冠希哥的本色演出也是很不错的,在第三集里面有一句台词道出了他的心声:

“我都全身心努力工作了,你还想要我怎么样?”

这句话恐怕就是冠希哥这么多年来的内心感受吧。

各位若是有兴趣,可以去腾讯视频看看这部剧,本人还是非常推荐的。

福尔摩斯第三季第二集影评

笔者刚看完了福尔摩斯第三季第二集,说实话,相当有失水准,整个故事的线路不清晰,强行把多个案件混在一起,最终的一个trick也只是本格推理中都不愿意弄的小玩意。

不过这也是必然,有了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成功,第三季哪怕是卖人气也可以卖个好价钱,可是这样弄,真心是砸了自己的牌子,这第三季的第三集我都有不想看的冲动。

还是回头说说福尔摩斯吧,我非常推荐各位去看80年代的杰里米·布雷特演绎的福尔摩斯,他演福尔摩斯探案总共持续了10年,从1984到1994年。

他英姿焕发,高挺的鼻梁,铿锵有力的英国腔,矫健的步伐,真就跟柯南道尔小说中的福尔摩斯一模一样,那还是5年前,看第一集时,我就完全被吸引住了,好奇心驱使着我继续看下去,随着剧情的发展,我逐渐发现,他就是福尔摩斯,而不是他演绎福尔摩斯了,不知不觉,就看到了《福尔摩斯回忆录》,这时,我才突然意识到一点,他的眼神不再那样犀利,声音也稍微有些柔和,皮肤上也有了皱纹时,我真的觉得,福尔摩斯老了。

后来,我才知道,其中其实有很多故事,这位演员,说实话,现在想想,还挺让我感到惆怅,他在演福尔摩斯时遇到过不少重大的人生变故,受到了极大的挫折,可是他坚持继续演福尔摩斯,在福尔摩斯不再破案后,他也在睡梦中安详地去世了。

再就是向各位推荐一个节目《档案》,里面专门有一集讲福尔摩斯,提到了柯南道尔还有饰演福尔摩斯的各个演员,总之内容还挺丰富,非常值得一看。

以后如果有空,我还要把家里的三本英文版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细细地看一遍,品味原版福尔摩斯的感觉,好了,不多说了,下次再聊。

 

 

 

 

 

有趣的科技DIY

本人最近闲来无事,翻看网上各种各样的博客,碰巧看到了spalish的博客。里面全都是有趣的科技DIY,实在是让我感概万分,这就拿出几例给大家分享一下。

自制激光虚拟投影键盘,spalish在网上买了一些简单的元器件,虚拟键盘激光组件,摄像头,一字线性感应激光头,就组成了一个简易的虚拟键盘,只需要在桌子或者任意平面上,凭空一指,就可以完成在键盘上的敲打工作了。

再往下看,spalish分享的东西就越有趣,这就有一位英国的科技DIY狂热者制作的自制氦气球航天器,成本只需要500英镑,便飞上了35.4公里高空,拍摄了这种视角下的地球,实在是美得让人窒息。据说,英国航天局都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

然后,spalish还推荐了一本好书,《我们都是科学家》,说实话,我非常想去买一本,因为这本书不是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教材,而是面向中高端的科技DIY爱好者的。里面涉及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科学实验,比如激光传声,自制光谱仪等。

其实说了这么多,大家也看出来了,笔者我,其实小时候正是一位狂热的小发明家,可惜,当时知识文化水平有限,更局限于大环境,于是,始终都只是做一些毫无科技水平的小制作,比如小学6年级曾设计过一款能够上楼梯的车轮,还设计过起跑器,当时想法确实多,可现在想想,的确是中国的科技水平有限,缺乏足够的科学普及,师资力量也非常有限,无法充分引导和培养小孩的创造力。现在的小孩这方面能力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据我所知,现在不少小孩只会捧着一本IPAD玩,不仅伤眼睛,还影响智商的发育。

笔者现在也常常反思这些东西,当我们整天面对电脑,智能手机,IPAD时,其实有没有想过(尤其是那些不懂计算机原理的人),我们其实都只是在被这些高科技玩弄,比如说,机器死机的,怎么办?第一反应,就是郁闷,烦躁,第二反应就是找人修,修好了,再坏了,怎么办,还是不知道弄,还是要找人修,这看起来方便,其实无形中,也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类似的情况还有,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手机,上网看看新闻,事实上,这些网上的资讯你真的有必要去读么,真的有必要去了解么,其实真的只是浪费时间,不如拿出这些时间,放松下大脑,呼吸一下新鲜空气。21世纪的人,正沉溺于消费电子当中无法自拔,看似丰富的信息世界,其实单一化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小了,爱好少了,活动得也少了,最可怕的是,大脑也懒惰了,创新能力越来越匮乏,结果,没想到,老外的那帮人,科技DIY都玩到这么高深的层次了,我们还在玩一些他们玩剩下来的东西。

说了这么多,也差不多告一段落,只是想激发一下各位的灵感,是不是突然记起了小时候有趣的科学实验呢?或者是也有本人这样类似的(相反的)感悟呢?总之,畅所欲言。

 

 

复活–福尔摩斯第三季第一集影评

今天趁着有空,看了英国迷你剧福尔摩斯第三季第一集,这一集的英文名是The Empty Hearse,中文翻译是空灵柩,这个名字在我理解看来有两重含义,上一季中,福尔摩斯跳楼自杀了,华生目睹了现场,所以非常确定福尔摩斯死了,结果福尔摩斯在第三季复活,这个空灵柩其实指的就是福尔摩斯的空灵柩,也就是假死。另一方面,本集中出现了一个诡计,就是7节车厢的地铁在半夜时某一个人上车后,经过一站之后到达了终点站,可是并没有一个人下车,车厢中也是空的,而后,更是发现,原本7节车厢只剩下了6节,那么这个消失的车厢,可不可以比喻为空灵柩呢?当然,这也只是我自己的看法。谈完这集的名字后,还是得谈谈剧情相关的内容了,接下来从几个方面着手讲起。

 

一、复活与假死

但凡看过柯南道尔的原著都知道,福尔摩斯和莫里亚蒂在瀑布悬崖决斗,双双掉下悬崖死了。这一招本是柯南道尔封笔的手法,因为他为了写福尔摩斯,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生活,那么要结束福尔摩斯侦探生涯的最好办法,当然就是让他去死了,而与莫里亚蒂同归于尽的死法,在福尔摩斯粉丝看来是极为唐突的,有很多人去抗议,甚至有的铁杆极端粉丝还恐吓威胁柯南道尔,迫于压力,柯南道尔只好让福尔摩斯复活了,柯南道尔在复活的篇章中,也只是简要地说福尔摩斯在坠入悬崖的一瞬间,抓了XXX,然后保住了性命,在我看来,这个复活的方式甚至比他死的方式还要牵强,的确是“复活”。而新制的英剧福尔摩斯,确实是有意假死,是为了铲除莫里亚蒂的黑恶势力地下网络,然后,在二年之后复活,当然,这也只是编剧这么说的。在结合这一集的内容看来,个人认为,剧组的剧本可能不够了,需要两年的时间编写剧本,于是就让福尔摩斯歇一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这一集的福尔摩斯13种假死方式,在我看来,实在是有些牵强附会了,影片开头展现的死法,应该说是结合了魔术,杂技,催眠等手法,说句实话,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然后,在片中,一个胖女人所描述的福尔摩斯和莫里亚蒂搞基的假死方式,当然只是为了博取大家一笑,就不提了。最后,福尔摩斯自己陈述的死法,利用障眼法,救生床,压迫腕动脉等手法,其实也是很牵强的。当年柯南道尔让福尔摩斯复活一笔带过,这一次,其实是有意渲染这个假死手法,在调起了观众的胃口,最终的解释其实有些让人失望。

 

二、福式推理风格

福尔摩斯破案推理的方法其实主要靠分析推理,分析是利用观察,物理,化学的手法找出隐含的线索,推理,则是把线索重新排列组合,得出最终的结论,而得出结论的一大重要方式,则是有名的“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就是真相”。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福尔摩斯破案并非是靠灵机一动,而是运用周密的逻辑。

在我看来,如果这一集的内容中有一段来描写排除各种假死方式而得到唯一可能的假死手法,可能会非常有趣,也能够真正向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致敬了。

有些遗憾的是,这一集的主体内容中,也更多的是人物回归及介绍,内容偏多,还增加了一些看似没太大意义的新人物,例如华生的未婚妻。除开大篇幅的人物展示,侦破犯罪的内容相当之少,福式推理方式,也并没有真正的得到运用,而本文开头提到的列车车厢消失之谜,本以为会是一个亮点,没想到,并不是本格推理小说中的密室问题,而只不过是串通了列车长,把这节车厢停在了议会下的废弃铁道上,装上了炸药,准备炸毁议会大楼。这个剧情用在福尔摩斯的故事中,实在是太缺少趣味了,反倒是让我想起了V字仇杀队中的类似剧情,在那种主题的影片中,引入这样的剧情才会真正震撼人心。事实上,在我看来,福尔摩斯的剧本最好尽量不要参杂世俗的政治事件,尤其是与低智商或者说暴力犯罪有关的政治事件,因为这么一弄的话,整个故事的基调就变了,福尔摩斯所能做的事情就很有限了。

 

当然,我对这部剧的期待还是非常高,在前两季中的裸身暗号,手机密保等极为trick而又实在的手法至今还让我回味无穷,待有空时,再去看第三季的后面几集,希望会有惊喜。

妖怪推理–阴摩罗鬼之瑕书评

又到了每周茶会话的时候,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一部推理作品是京极夏彦的阴摩罗鬼之瑕。首先,得介绍一下作者京极夏彦和他的系列作品,他从出道的姑获鸟之夏,到魍魉之匣,狂骨之梦,铁鼠之槛,再到这部阴摩罗鬼之瑕,每一部小说中都会有一种鬼怪,且都会有一个对该鬼怪的解读,解读本身也是案件的真相,在保留传统侦探推理小说的元素下,他有机地把疑案与妖怪故事结合了起来,从妖怪的角度诠释一切。

对于京极夏彦的系列作品,本人还是建议按照小说的出版时间顺序看。因为,京极夏彦试图通过他的引导,让我们逐渐适应他的风格,他的妖怪世界,甚至他希望我们忘却真实世界,他就像是一位施咒的法师一般,以他的小说为载体,控制着所有读者的思想,传达他自己的意志。当然,从小说内容上来看,京极夏彦确实谈论的话题越来越深,越来越不重视传统推理小说中的教条,如果一开始就看本作,可能会有些不适应极为简单的故事框架,毫无新意的凶杀手法,神经质的主角,和大篇幅的妖怪故事及解读。

为了不剧透,本人也不会过多描述书中的内容,只是大概聊聊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密室与妖怪

密室是什么,密室是一个封闭系统,在该封闭系统中侦探与凶手共享一切资源,凶手杀人,侦探破案,所利用的线索全来源于密室之中,完全公平的斗智,在我看来,这便是密室的最大魅力。那么,除此之外,密室还能做什么?密室大师迪克森卡尔,日本变格派横沟正史其实都想到了,可是,他们没有把这一点说明白,他们无形之中都在利用这一点,这一点指的正是密室之中的那种压抑,密不透风,会让人丧失理性,惊恐,害怕的氛围,而这正是一切不可思议之物产生的源头。没错,京极夏彦把这一点说透了,密室即是妖怪的栖身之地。人类把一切不可思议之物称之为妖怪,对于无知的人类来说,日月是妖怪,江河湖海是妖怪,野兽鸟虫是妖怪,甚至人本身也是妖怪,人心更是妖怪。而人类在面对不可思议之物时,当他们相信这是妖怪时,就意味着已经抛弃了理性和知识,于是,毫无线索的密室杀人案件也就从凶杀案转化为了妖怪案,这时,就需要一位能够解释这一切,除去人心中疑惑的侦探了,这样的侦探,或者说驱魔师,魅力当然更是非凡了,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只有京极夏彦了。

二、存在与妖怪

到底什么是存在,人们能够看到的摸到是不是就一定存在呢?人们的视觉和触觉也会有差错,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知识看到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可是,人类社会又是建立在共同认识之上的,因此,对于存在,必须要有人能够具有权威性,要有权威人士为一切事物“正名”,那么在万物都有“名”的状态下,为什么又会有妖怪呢?因为,名也需要人来解释,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名的解释也不同,例如,孔子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可是由于古时候的文是没有断句的,因此,人们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可以有多种断句,刚好,不同的断句,得到的结论完全相反,于是,一个人就变成了妖怪。存在与妖怪本是共存之物,存在是存在,妖怪是非存在,而某些时候,存在可以转化为非存在,妖怪正是这样一种神奇魅力非凡的非存在之存在了。

最后,只提一点,那就是阴摩罗鬼之瑕的结尾和真相依然是那样的令人心醉神往,那种感受就像是不愿从妖怪世界中返回到人类世界一般,踌躇不已。

理想与现实–中国太阳书评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作品是《中国太阳》,这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短篇小说,《中国太阳》是一部严格的科幻小说,与侦探推理毫不相干,因此,在介绍小说内容前,很有必要先与大家谈谈科幻与推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我要写这篇作品的书评。

从本质上来说,科幻小说与侦探推理小说是同源,他们都基于一种共同的认识,认为小说中的世界存在一种封闭完备的体系。科幻(严格来说是硬科幻)的体系是现有的已发现的宇宙定理以及其衍生定理,侦探推理小说(严格来说是本格推理)的体系则是可实施的,可靠的宇宙定理,并且尤其注重逻辑推理这个子集。无论是科幻还是推理,存在这种约定俗成的体系是其最迷人最富有挑战之处,在既定的体系,使用给定的工具,创造出全新的世界。

可是,当人们都生存在既定的规则中,却往往会忽略或者遗忘掉其他的一些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这些年来,侦探推理小说的发展急速减慢,即便是岛田庄司,东野圭吾这样的作家,写出来的作品,推理味也没有那么重了,真的是时代变了,侦探推理不那么流行了么?当然不是,从市面上的各类侦探推理类作品,包括书籍,影视等,以及侦探推理迷们的数量便可知道并不是侦探推理不流行,那么,到底是什么制约了侦探推理的发展呢?岛田庄司其实告诉了我们答案,其推崇的新本格其实就是想告诉我们,所谓的本格推理已经遇到瓶颈,很难有所突破了,不仅有许多侦探推理的工具已经过时了,而且大家也审美疲劳了。

刘慈欣的一句话非常让我触动:科幻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我们把科幻这两个字换成推理,不正是我们这些侦探推理迷所向往的生活么?没错,既然把推理当做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话,那么我们有必要反问一下自己,侦探推理的体系是否涵盖了一切的推理呢?答案自不必说,当然不是,从某种意义来说,科幻无处不在都有推理,那么,科幻小说也是推理小说?那当然也不是。那么,侦探推理的标准是什么?我不知道,标准不是谁说的算,是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所有的侦探推理同仁共同去努力找出来的。

以推理这种方式生活,我们自然要问问自己,我们是否还要迷信推崇所谓的本格之中?我们是否应该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点呢?或许,基于这种自省,写出来的作品会更有突破性吧。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中国太阳》这篇小说。具体内容我也就不透露了,总体来说,故事很简单,简而言之,刘慈欣把农民工进城这么普通的故事升华到了一种宇宙的高度,把来自贫穷农村的人渴望追求新生活的现实追求升华到了一种宇宙探索者的理想追求,正是这么一种科幻的表达,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凸显了,又淡化了,凸显其差异性,同时又淡化了其转换的困难性。

在科幻的这种背景下,一切人类行为都是一种英雄主义,因为人类的一切行为在宇宙的这种大尺度下都是毫无意义的,就像分子的运动一样,可是,人类却始终锲而不舍地追求,在感动于刘慈欣的作品中的人与事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嘲笑着现实中的生活,原来自己所生存的现实与所追求的理想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啊。

几年前,人们热衷于讨论相对论,量子,黑洞,虫洞,现在,人们对这些都不关心了,每当霍金有发现时,更多的人都只是把这当做笑话看待,同样,当有人考上了理论物理的大学或者研究生时,更多的人都在为他们担心,你们找得到工作么?世界发展地如此之快,我们甚至快忘记当年幼时的理想,科学家,发明家,等等。而现在,我们考虑地更多的是哪个行业有钱赚,干什么有钱途,买多少平米的房,开什么牌子的车。

我时常在问自己,是自己当时的理想不切实际,还是因为现实而抛弃了理想。我到现在仍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可是,我却能够肯定地说,幼时的理想真的是我的理想么?我真的想成为科学家么?不是的,我感觉到似乎身边有一股推力让我想成为科学家,这股推力只不过因为时尚(或者说氛围)罢了,在那个年代那个年纪,老师告诉你科学家是伟大的,发明家是伟大的,其他的都不如这两者伟大,因此,同学们都以此为自己的理想,而我也就以此为自己的理想了。同样的,现在这个时代,理论物理已经不再是时尚了,爱因斯坦,相对论,霍金已经不流行了,人们跟风的不再是这些东西,人们更热衷于其他的新玩意,电子设备,浮夸下的智能,网络,等等。

或者说,理想是需要觉悟的,人人都追求的东西不是理想,而是现实的需求。真实的理想存在于你的一言一行喜好之中,没有超乎寻常的兴趣与渴望,是不存在所谓的理想的。这个时代,没有理想已经不再是惭愧的事情了,人们甚至会以你有理想而嘲笑你,可是,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经受的起考验的理想才有生命力。

什么是理想,这不存在讨论的必要,哪怕坚信自己所做的任何事都是有意义的,也是一种理想,因为,从宇宙的尺度,或许我们的任何行为都影响整个宇宙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其他文明的发展。以这种科幻的方式生活,难道还称不上是一种理想?又或者,坚持分析任何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人心,分析整个世界,以一种热切的,猎奇的态度审视整个世界,这也是一种理想,因为,这是一种侦探人生,是以推理的方式生活。

《中国太阳》文章很短,却让我感受颇多,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小说内容,好的,藉此打住。

 

虚拟侦探祝大家新年好

大家好,我是虚拟侦探界记者Will.Qian,在这里向各位拜年了,在新的一年,祝愿各位身体健康,万事顺心,事业有成。

虚拟侦探网也建立了快一个月了,现在已经集结了三位侦探:福强,浅夏瑾和江流东去。如果您有兴趣加入进来,可以留言给我们。

接下来,我将谈谈新一年中的一些规划。

首先,浅夏瑾将会短期内发表自己的最新案件记录,各位敬请期待吧。

然后,江流东去的杀人笔记也会逐步更新上来。

再然后,福强也在整理自己的案件记录,随时会更新。

还有,我也会一直持续更新每周茶会话,为大家带来原创的推理界书评,时评,人物评论等各类闲话。

当然,虚拟侦探网的建设也会逐步完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好了,我也要去吃年夜饭了,再次祝各位吃好喝好,新的一年马到成功。

人性与理性–脑男书评

明天开始放假了,因此也有闲余写写文字,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脑男》这部作品,《脑男》是首藤瓜於创作的一部推理小说,在13年的时候,也被搬上了荧幕,电影名字仍然是《脑男》。

《脑男》这个名字,我第一反应想到的是沉默的羔羊,想必看过的人都会对吃人脑的桥段记忆尤深。事实上,恰恰相反,《脑男》并不是一部美式惊悚悬疑小说,而是一部有着典型日式风格的作品,以西方的理性和逻辑来理解和诠释日本人细腻而又偏激的精神世界。或许,我这样评价会有些不好理解,不过这都是后话了,接下来,我简单介绍该部作品的剧情。

故事是从一个爆炸案开始的,自然死了很多人不必说,那么凶手是谁?从常理分析,现场想必会有些线索,还应该会有一些目击证人,此外,炸药的原料和制作地点都是重点需要排查的。这样的一起暴力事件,通常都会有一个热血冲动的警探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他就是案件搜查组的茶屋,在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便找到了嫌疑犯的藏身之地。恰在这时,又是一起爆炸发生在了嫌疑犯的藏身之地,趁着混乱,嫌疑犯跑了,现场只留下了一个曾与嫌疑犯搏斗过的年轻男子,或许,他是共犯?还是想抓嫌疑人的正义人士?对于茶屋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先把他带回警局再说,或许能从他口中得到嫌疑犯的线索。

警方各方面调查该名男子的信息,也做过多次问话,可完全得不到任何信息,更奇怪的是,这个神秘男子的行为感官完全异于常人,他回答问题对答如流,可是却钻不到任何的空子,且在与嫌疑犯搏斗被炸药炸伤时,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痛苦。茶屋拿他没辙,只好求教精神鉴定科的医生,会不会有可能该名男子存在感官功能障碍?因此对外界的反应非常迟钝而不怕疼痛?可是,并不简单如此,如果一个人对外界反应迟钝,那么他在受到外界环境威胁的时候并不能做出足够快的反应,最终会使得自己受到伤害,而这名神秘男子不同,他有着异于常人的敏锐神经,对于外界威胁能够快速做出应对。医生决定进一步对他做精神鉴定,分析鉴定结果时,医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神秘男子的反应速度快得就像是一部计算机,对于任何问话,他都一瞬间知道要如何作答,于是,医生做了一个简单的假设,既然他对待知道如何作答的问题能够迅速反应,那么,如果问一些奇怪的问题他会如何回答呢?试验的结果非常的成功,神秘男子对于那些奇怪的问题,甚至不知道如何回答。医生知道自己的试验方向是正确的,于是,进一步观察这名男子的生活习惯。又有新的进展了!通过长时间的统计,医生发现,该名男子哪怕是最基本的生活习惯,也不是出于本能,而是源自后天的训练,因为,他每天上厕所的时间总是在同一个时间点,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故事接下来的发展,自然是从调查该神秘男子的身世开始,同样没有费多大的功夫,找到了线索,神秘男子名叫入陶大威,从小便缺乏自理能力,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出意外死了。于是,大威一直由他的祖父入陶伦行抚养,父母的死自然又是扯上了各种恩怨和阴谋,因此,充斥着仇恨,伦行决心把这个感官缺失,生活无法自理,却又有着惊人思维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孙子培养成替父母复仇的杀人机器。当然,祖父的努力没有白费,大威达成了他的愿望,也成为了一个毫无人性的杀人机器。

在知晓大威的身世后,其实,故事也进入了最后的高潮,爆炸案的嫌疑犯又在医院开始大规模犯案,目标是精神之前提到的那位医生,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引出大威,此时,我们才逐渐明白做着为什么要设计爆炸犯这样的角色,事实上,在作者心目中,或许爆炸犯是另一个大威,有着更加反社会性的大威,而入陶大威,实际上,还保存着人类最基本的本能,那就是“爱”,这个爱不只是亲人,恋人之间的爱,而是一种普世的爱,对待世间万物都有一种不忍伤害的心情。

最终,大威赢了爆炸犯。故事完结了,也是侦探推理的最常规的结局,凶手玩完了。

可是,作者一直做了一个假设,那就是大威还有人性的种子,如果说,大威那一丝尚存的人性也不存在了,而只剩下了理性,那么,这个故事还能结局么?会不会最终大威和爆炸犯联手打败了一切?

整个故事,是作者对整个世界的一种假设,其实,作者也明白,只有在人性尚存的这个前提下,讨论其他问题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可是,为什么大威和爆炸犯两个绝顶聪明的人,却能够做出常人无法做的事情,杀人,乃至屠杀?为什么作者没有设计另外一个不是那么聪明,却也能闹得天翻地覆的人?

作者其实想说的是,理性意味着改变和破坏,假设人有着绝对的理性,有着绝对的破坏,人性可以忽略不记,世界会怎么样,这种情况存在么?当然存在,这其实就是宏观的人类,或者说人类文明。从这个层面来说,爆炸犯是常态,大威的无视痛苦和机械反应是常态,而大威的人性火种则是极少数的存在,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便是建立在理性压倒一切和人性渺小的基础之上的。作为单个人,人们渴望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益于自身,不愿意受到任何伤害,希望能够在这个社会中安稳地生存,可是,人们常常忘记了文明是踩在在无数人的生命之上这个事实。

从这个层面来看,爆炸犯的反社会性也就合理了,因为人性在人类文明中是微不足道的,而理性占据了一切,在变化和破坏是常态的前提下,大威这个人物,则成为了作者的一种愿望和寄托,渴望他能够改变这个世界。

《脑男》是以理性逻辑的方式分析和思考这个世界,可是,这样的分析将永无止尽,所以,作者以一种侦探推理的风格来阐述这一切,因此,故事有了一个结局,有了一种解释。

好了,说得也差不多了,藉此打住,各位若有兴趣,可以去看《脑男》这本小说,由于《脑男》并非传统意义的侦探推理小说,因此,以上的剧透也不会有任何的影响,若是对帅哥美女感兴趣的,则可以去看《脑男》这部电影,看完咱们再一起讨论。